共 14 条
郯庐断裂带北延及中新生代构造体制转换问题的探讨
被引:50
作者:
张庆龙
王良书
解国爱
杜菊民
徐士银
胡旭芝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来源:
关键词:
郯庐断裂北段;
构造体制转换;
中新生代;
盆地;
拉张;
挤压;
剪切;
D O I:
10.16108/j.issn1006-7493.2005.04.014
中图分类号:
P542.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郯庐断裂带北段在进入东北地区后主要分为走向北东—北北东的三支断裂,由西向东依次为沈阳—长春—哈尔滨断裂、依兰—伊通断裂和敦化—密山断裂。由于不同时期的大地构造背景和地球动力学的不同,它们在中、新生代的构造体制转换主要表现有如下5个阶段:(1)早、中侏罗世直到早白垩世时以拉张为主,形成一系列断陷盆地或坳陷盆地,并伴有中-酸性岩浆侵入和喷发,形成了独特的火山-湖相沉积盆地;(2)早白垩世末,为北西—南东向的压缩构造应力场,使盆地内的中、上侏罗统地层发生走向近北东的逆冲推覆构造;(3)晚白垩世,为北东向左行剪切构造应力场,区内侏罗系和早白垩世早期的沉积物发生褶皱,与上覆地层呈明显的不整合;(4)古近纪时为北西—南东向拉张构造应力场,日本海从古近纪开始逐渐拉开,直到新近纪完成现在的格局;(5)新近纪时又转换为挤压构造应力场,以北西—南东向挤压为主,使古近系沉积物发生轻微的褶皱。
引用
收藏
页码:577 / 584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