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庐断裂带的延伸与切割深度

被引:43
作者
万天丰
机构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形态学,断层延伸,断层切割深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地质 地球化学 地球物理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中生代以来郯庐断裂带的延伸长度与切割深度。250~208Ma期间,郯庐断裂带开始形成,延展长度不超过1500km,切割深度在15~20km,是以左行走滑活动为主的基底断裂。135~52Ma时期,该断裂带大幅度地扩展了长度(达3500km),切割深度在30~40km之间,为略具右行平移活动的正断层,属地壳断裂。233Ma以来,断裂带以向下深切为主,深度从50km左右逐渐加深到80~100km,终于形成岩石圈断裂
引用
收藏
页码:94 / 10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中国海城地震与地壳上地幔异常结构 [J].
卢造勋 .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1992, (04) :454-459
[2]   中国东部郯庐断裂南延新解 [J].
王京彬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991, (02) :170-176
[3]   郯—庐断裂带南延入湖南的质疑 [J].
杨舜全 .
湖南地质, 1990, (02) :77-82+61
[4]   郯庐断裂南延问题的地球物理研究 [J].
刘代志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 1990, (03) :17-23
[5]   郯庐断裂带的南延问题 [J].
张恒谦 .
湖南地质, 1988, (03) :10-16
[6]   华北东部地区地壳结构的初步研究 [J].
孙武城 ;
李松林 ;
杨玉春 .
地震地质, 1985, (03) :1-11
[7]   郯庐断裂北延问题的探讨 [J].
张大立 ;
石殿志 ;
崔斗烈 .
吉林地质, 1982, (04) :47-54+92
[8]   中国大地构造基本轮廓 [J].
黄汲清 ;
任纪舜 ;
姜春发 ;
张之孟 ;
许志琴 .
地质学报, 1977, (02) :117-135
[9]  
伊通-舒兰地堑地质构造特征及其演化.[M].刘茂强等著;.地质出版社.1993,
[10]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板内变形构造应力场及其应用.[M].万天丰著;.地质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