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陵外藏坑农作物遗存分析及西汉早期农业

被引:39
作者
杨晓燕 [1 ]
刘长江 [2 ]
张健平 [3 ]
杨武站 [4 ]
张小虎 [5 ]
吕厚远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4]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
[5]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关键词
汉阳陵; 农作物遗存; 西汉早期农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09 [农学史];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0712 ;
摘要
利用植硅体分析与炭化植物种子形态分析,对汉阳陵外藏坑DK15出土的距今2000多年前的农作物遗存进行了分析鉴定.分析结果表明,此外藏坑粮仓中的农作物包含了粟(Setaria italica)、黍(Panicum miliaceum)、稻(Oryza saliva)以及藜属(初步鉴定为杖藜Chenopodium giganteum)的大量种子.这些农作物反映了当时西汉早中期陕西关中地区主要的农作物(谷物与蔬菜).以前从考古遗址中获得的藜属种子都是零星的,归为伴人杂草.此次汉阳陵出土的大量藜属种子,是考古中的首次发现,也第一次用实物资料证明了藜属作为经济作物的悠久历史.由于西汉从汉武帝时才开始在关中大力推广小麦种植,所以外藏坑中缺少小麦遗存有可能至少反映了汉景帝离世(141 cal a BC)前,小麦在关中地区民众日常生活与农业经济中的从属地位.
引用
收藏
页码:1917 / 192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中国早期小麦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J].
靳桂云 .
农业考古, 2007, (04) :11-20
[2]   考古生物指标记录的中国西北地区5000aBP水稻遗存 [J].
李小强 ;
周新郢 ;
张宏宾 ;
周杰 ;
尚雪 ;
John Dodson .
科学通报, 2007, (06) :673-678
[3]   汉阳陵从葬坑初探 [J].
焦南峰 .
文物, 2006, (07) :51-57
[4]   汉代农业考古的发现和研究 [J].
刘兴林 .
兰州大学学报 , 2005, (02) :11-19
[5]   关于夏商周文明形成时期农业经济特点的一些思考 [J].
赵志军 .
华夏考古, 2005, (01) :75-81+101
[6]   山东日照市两城镇遗址龙山文化植物遗存的初步分析 [J].
凯利·克劳福德 ;
赵志军 ;
栾丰实 ;
于海广 ;
方辉 ;
蔡凤书 ;
文德安 ;
李炅娥 ;
加里·费曼 ;
琳达·尼古拉斯 .
考古, 2004, (09) :73-80+2
[7]   三门峡南交口遗址仰韶文化稻作遗存的发现及其意义 [J].
魏兴涛 ;
孔昭宸 ;
刘长江 .
农业考古, 2000, (03) :77-79
[8]   论两汉时代冬小麦在我国北方的推广普及 [J].
赵淑玲 ;
昌森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99, (02) :37-46+249-250
[9]   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稻作农业 [J].
吴耀利 .
农业考古, 1994, (01) :78-84
[10]   我国汉代大面积种植小麦的历史考证——兼与(日)西嶋定生先生商榷 [J].
卫斯 .
中国农史, 1988, (04) :2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