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典能治乱吗:行政处罚保荐代表人违规行为的经济后果分析

被引:15
作者
易阳 [1 ]
田涵艺 [1 ]
宋顺林 [2 ]
谭劲松 [3 ]
机构
[1]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2] 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3] 中山大学现代会计与财务研究中心
关键词
行政处罚; 保荐机构; 保荐代表人; 经济后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2.51 [];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完善对证券中介的监管,避免欺诈发行证券,是金融监管工作和理论的核心。本文利用2004-2015年保荐信用监管数据,首次从保荐代表人个人层面研究行政处罚的经济后果。研究发现,相比其他保荐代表人,违规保荐代表人被处罚后承接IPO项目的数量显著减少、规模显著减小、保荐业务费率显著降低。此外,违规保荐代表人被处罚后承接IPO项目质量显著改善,体现为盈余管理程度更低、项目盈利能力更高。上述结果说明,行政处罚有效惩戒了违规保代,并促使其显著改善执业能力。本文为行政处罚有效性提供了直接证据,也为完善监管执法和配套制度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4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美名胜过大财:承销商声誉受损冲击的经济后果 [J].
陈运森 ;
宋顺林 .
经济学(季刊), 2018, 17 (01) :431-448
[2]   券商声誉、制度环境与IPO公司盈余管理 [J].
柳建华 ;
孙亮 ;
卢锐 .
管理科学学报, 2017, (07) :24-42
[3]  
保荐代表人频繁离职是“荐而不保”的体现吗——基于中国IPO市场的证据[J]. 易阳,宋顺林,谭劲松.中国会计评论. 2016(01)
[4]   双重保荐声誉、社会诚信与IPO过会 [J].
戴亦一 ;
潘越 ;
陈静 .
金融研究, 2014, (06) :146-161
[5]   盈余质量、制度环境与投行变更 [J].
罗炜 ;
饶品贵 .
管理世界, 2010, (03) :140-149
[6]   投资银行声誉机制有效性——执业质量与市场份额双重视角的研究 [J].
徐浩萍 ;
罗炜 .
经济研究, 2007, (02) :124-136
[7]   承销商声誉对IPO公司定价、初始和长期回报影响实证研究 [J].
郭泓 ;
赵震宇 .
管理世界, 2006, (03) :122-128
[9]  
Disciplining delegated monitors: When venture capitalists fail to prevent fraud by their IPO firms[J] . Xuan Tian,Gregory F. Udell,Xiaoyun Yu.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 2015
[10]   Does Going Public Affect Innovation? [J].
Bernstein, Shai .
JOURNAL OF FINANCE, 2015, 70 (04) :1364-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