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奴格吐山下壳源斑岩铜钼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物质来源

被引:36
作者
王之田
秦克章
机构
[1]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北京矿产地质研究所,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北京矿产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斑岩铜钼矿床; 下壳源; 蚀变叠加与成矿; Mo降低场; 满洲里乌山;
D O I
10.16111/j.0258-7106.1988.04.001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乌山斑岩铜钼矿床位于呼伦湖深断裂西北侧,哈尼沟次级断裂旁侧,产于复合火山管道相的内外接触带中。近矿围岩(黑云母花岗岩,187Ma)和成矿母岩(二长花岗斑岩,138Ma)分别起源于上、下地壳。矿区存在Mo的降低场,Mo系由围岩中活化转移而来。母岩主要提供Cu、S、Ag、Po、Zn,并提供热源。乌山矿床围岩蚀变属中心式面型蚀变类型,分带完整。从中心向外分为Q-Kf、Q-Ser、I-H三个蚀变带。Q-Kf带为气成-气液作用阶段产物,Mo成矿温度为410—340℃。Q-Ser带为高—中温热液阶段产物,Cu成矿温度为340~240℃。I-H带为中—低温热液阶段产物。矿石结构、金属矿物组合、成矿元素、挥发组分均具明显分带性。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5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6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