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瓦窑堡组层序地层及聚煤特征研究

被引:14
作者
田野 [1 ]
李智学 [2 ]
邵龙义 [1 ]
王东东 [1 ]
李明培 [1 ]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
[2] 陕西省煤田地质勘察研究院
关键词
层序地层; 聚煤作用; 瓦窑堡组; 鄂尔多斯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1 [煤];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利用钻孔岩心数据等资料及层序地层学的有关理论、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瓦窑堡组进行了层序地层学和聚煤作用的研究。识别出区域不整合面、河流下切谷、地层颜色、岩性突变界面等4个层序界面,并划分出了3个三级层序及相应的低位、湖侵及高位体系域。从时间上看含煤性以层序3最好,层序2次之,层序1较差,煤层主要形成于三级层序的湖侵体系域,其次为高位体系域,厚煤层(5煤层)主要发育于三级层序最大湖泛面附近。综合研究区沉积环境、层序地层、岩相古地理等研究成果,得出了主要煤层(5煤层)形成于湖侵过程中湖湾沼泽、三角洲平原间湾沼泽和曲流河泛滥平原沼泽的结论。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17+27 +2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中国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学研究进展 [J].
邵龙义 ;
鲁静 ;
汪浩 ;
张鹏飞 .
沉积学报, 2009, 27 (05) :904-914
[2]   鄂尔多斯盆地演化-改造的时空坐标及其成藏(矿)响应 [J].
刘池洋 ;
赵红格 ;
桂小军 ;
岳乐平 ;
赵俊峰 ;
王建强 .
地质学报, 2006, (05) :617-638
[3]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三叠统层序地层学研究 [J].
赵宏刚 ;
陈全红 ;
王文武 ;
韩文哲 ;
杨燕 .
西北地质, 2003, (04) :35-38
[4]   广西合山晚二叠世碳酸盐岩型煤系层序地层分析 [J].
邵龙义 ;
陈家良 ;
李瑞军 ;
张鹏飞 .
沉积学报, 2003, (01) :168-174
[5]   前陆盆地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及进展 [J].
闫小雄 ;
周立发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1, (03) :60-64
[6]   华北晚古生代聚煤盆地层序地层与聚煤作用关系的探讨 [J].
程爱国 ;
魏振岱 .
中国煤田地质, 2001, (02) :8-9+12+117
[7]   海侵事件成煤作用—— 一种新的聚煤模式 [J].
李增学 ;
魏久传 ;
韩美莲 .
地球科学进展, 2001, (01) :120-124
[8]   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分析的新认识——兼论河北南部晚古生代层序地层格架 [J].
邵龙义 ;
张鹏飞 ;
窦建伟 ;
宋丽君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1999, (01) :27-31
[9]   非海相前陆盆地含煤沉积层序地层分析——以柴达木盆地大煤沟侏罗系剖面为例 [J].
杨明慧 ;
夏文臣 .
煤田地质与勘探, 1998, (03) :2-6
[10]  
On balanced and unbalanced accommodation/peat accumulation ratios in the Cretaceous coals from Gates Formation, Western Canada, and their sequence-stratigraphic significance[J] . C Diessel,R Boyd,J Wadsworth,D Leckie,G Chalmer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 . 200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