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演化-改造的时空坐标及其成藏(矿)响应

被引:567
作者
刘池洋
赵红格
桂小军
岳乐平
赵俊峰
王建强
机构
[1] 西北大学含油气盆地研究所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盆地演化; 原盆面貌; 后期改造; 裂陷盆地; 隆降反转; 沉积中心; 堆积中心; 侵蚀-夷平面; 风尘红黏土-黄土; 成藏(矿)响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0.1 [成因];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的发育时限为中晚三叠世—早白垩世,晚白垩世以来为盆地的后期改造时期;盆地主体具克拉通内盆地特征;现今盆地为经过多期不同形式改造的残留盆地。该盆地叠加在早、晚古生代大型盆地之上,又属多重叠合型盆地。鄂尔多斯盆地集油气、煤和铀于一盆,多种能源矿产丰富。根据盆地及周缘地区主要地质构造特征和地质事件,结合对盆地各区裂变径迹年龄的综合研究认为,在盆地发育时期(T2—K1)至少发生了4期明显的构造变动,将盆地的沉积-演化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中晚三叠世和早中侏罗世富县—延安期为盆地发育的两个鼎盛阶段,广泛接受沉积,湖盆宽阔,沉积范围为今残留盆地面积的2倍多;形成重要的含油和成煤岩系。这两个阶段被期间发生的区域抬升变动(J1)所分隔。抬升导致沉积间断,延长组顶部遭受强烈而不均匀的侵蚀下切,形成起伏较大的侵蚀地貌。延安期末盆地抬升变动不强烈,沉积间断和剥蚀延续时间短。随后又复沉降,进入盆地发育的第三阶段中侏罗世直罗-安定期:沉积范围仍较广阔,但湖区面积明显减小。晚侏罗世构造变动强烈,在盆地西缘形成逆冲-推覆构造带,在其东侧前渊局限堆积厚度不等的砾岩,盆地中东部地区遭受剥蚀改造;今黄河以西地区初显东隆西坳格局。在早白垩世阶段,沉积分布仍较广阔,不整合超覆在前期西缘冲断带和南、北边部隆起之上。在盆地演化的前三个阶段,沉积中心均分布在延安附近及其以东;而堆积中心则位于邻近物源的盆地西部,且不同阶段位置有别;直到早白垩世,盆地的沉积中心和堆积中心的分布位置才大体一致,主要位于盆地西部的中南段。早白垩世末,鄂尔多斯盆地整体抬升,大型盆地消亡;盆地开始进入后期改造时期。在晚白垩世以来的盆地后期改造时期,鄂尔多斯盆地主要发生了以下重要地质事件:1盆地主体持续幕式、差异性整体抬升和强烈而不均匀的剥蚀,东部黄河附近被剥蚀的中生界厚度最大可达2000m;2盆地本部长期幕式整体的差异抬升和剥蚀,形成3期区域侵蚀-夷平面(E32—E12,E23和N21);3地块边部裂陷,周缘断陷盆地相继形成,接受巨厚沉积;4持续达2亿多年的东隆西降运动于中新世晚期(8MaBP)反转易位;东部开始沉降,广泛接受红黏土沉积;六盘山、地块西缘和西部相继隆升;标志着中国西部区域构造运动对该区的影响更为重要;5分别在8MaBP和2.5MaBP,风成红黏土、黄土开始广泛堆积,先后形成红土准高原和黄土高原及黄土高原面;6黄河水系的发育、外流和侵蚀地貌的形成。根据各主要地质事件的发生和动力学环境的演变,将该区晚白垩世以来划分为5个演化阶段(K2—E1;E2-3;N1-21;N31—N2;Q)。这些地质事件的发生和构造变动,与周邻各构造域,特别是中国东、西部(含青藏高原)重大构造运动的复合、叠加及其与时彼此消长变化密切相关;其活动和改造,使中生代盆地的原始面貌大为改观。鄂尔多斯盆地多种能源矿产成生—成藏(矿)和定位的主要期次,与盆地中新生代演化和改造的阶段有明显的响应联系和密切的耦合关系。盆地演化末(晚)期及之后的整体差异隆升和区域剥蚀,对鄂尔多斯盆地多种能源矿产的成藏(矿)和分布及其相互作用的影响最为重要。
引用
收藏
页码:617 / 638
页数:22
相关论文
共 54 条
  • [1] 鄂尔多斯盆地中深部放射性异常的研究及意义.[D].张蓉蓉.西北大学.2005, 02
  • [2] 中国东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地球动力学环境探讨.[A].刘池洋;.中生代以来中国大陆板块作用过程学术研讨会.2005,
  • [3] 100Ma BP.(+10Ma)中国大陆东部中新生代地球动力学环境的重大转换时期.[A].刘池洋;.中生代以来中国大陆板块作用过程学术研讨会.2005,
  • [4] 鄂尔多斯盆地热演化程度异常分布区及形成时期探讨
    任战利
    张盛
    高胜利
    崔军平
    刘新社
    [J]. 地质学报, 2006, (05) : 674 - 684
  • [5]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热力作用的期次和特点
    杨兴科
    杨永恒
    季丽丹
    苏春乾
    郑孟林
    赵亮
    [J]. 地质学报, 2006, (05) : 705 - 711
  • [6]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汝箕沟煤矿区的石英脉及其地质意义
    张慧
    晋香兰
    张泓
    李小彦
    吴传荣
    [J]. 地质学报, 2006, (05) : 768 - 774+784
  • [7] 宁夏中南部新生界沉积特征及其与青藏高原演化的关系
    张进
    马宗晋
    任文军
    [J]. 地质学报, 2005, (06) : 757 - 773
  • [8]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部)中生代构造属性
    刘池洋
    赵红格
    王锋
    陈洪
    [J]. 地质学报, 2005, (06) : 737 - 747
  • [9] 盆地构造动力学研究的弱点、难点及重点
    刘池洋
    [J]. 地学前缘, 2005, (03) : 113 - 124
  • [10] 尚未完成的地质年代表——第四纪悬而未决的前程
    安芷生
    艾莉
    不详
    [J]. 地层学杂志 , 2005, (02) : 99 -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