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草原生态系统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贡嘎南山-拉轨岗日山为例

被引:19
作者
王建林 [1 ]
欧阳华 [2 ]
王忠红 [1 ]
常天军 [1 ]
李鹏 [1 ]
沈振西 [2 ]
钟志明 [2 ]
机构
[1] 西藏农牧学院植物科学技术系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高寒草原生态系统; 活性有机碳; 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2.2 [草原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713 ;
摘要
对贡嘎南山-拉轨岗日山南坡高寒草原生态系统表层(0~20cm)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特征研究表明:表层(0~20cm)土壤活性有机碳平均为(2.4986±0.7864)g/kg,占表层土壤有机碳的(12.7926±21.00)%。在海拔4424~4804m范围内,随着海拔升高,表层(0~20cm)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表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分布特征,有机碳活度也表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分布特征。影响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最关键的环境因子是地上生物量、0~10cm地下生物量、30~40cm地下生物量、20~30cm土壤含水量、0~20cm土壤容重、20~40cm土壤容重和土壤全N量;影响表层土壤有机碳活度最关键的环境因子则是植被盖度、20~30cm地下生物量、0~10cm土壤含水量、10~20cm土壤含水量、20~30cm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质、土壤速效K和土壤全N量。
引用
收藏
页码:3501 / 350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藏北高寒草地植被的碳密度与碳贮量 [J].
常天军 ;
王建林 ;
李鹏 ;
成海宏 ;
方华丽 .
生态科学, 2007, (05) :437-442
[2]   黄绵土土壤活性有机碳的侵蚀和沉积效应 [J].
贾松伟 ;
贺秀斌 ;
韦方强 .
水土保持通报, 2007, (02) :10-13
[3]   雀儿山西南坡植被碳贮量估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J].
张林 ;
张世熔 ;
李婷 ;
余琼 ;
李怡 .
四川环境, 2007, (01) :27-32
[4]   土壤活性有机碳 [J].
柳敏 ;
宇万太 ;
姜子绍 ;
马强 .
生态学杂志, 2006, (11) :1412-1417
[5]   岩溶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动态的影响 [J].
莫彬 ;
曹建华 ;
徐祥明 ;
申宏岗 ;
杨慧 ;
李小方 .
生态环境, 2006, (06) :1224-1230
[6]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斑表层土壤有机碳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J].
何志斌 ;
赵文智 ;
刘鹄 ;
苏永中 .
生态学报, 2006, (08) :2572-2577
[7]   新疆天山中段巴音布鲁克高山草地碳含量及其垂直分布 [J].
安尼瓦尔·买买提 ;
杨元合 ;
郭兆迪 ;
方精云 .
植物生态学报 , 2006, (04) :545-552
[8]   毛竹林集约经营过程中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演变 [J].
周国模 ;
徐建明 ;
吴家森 ;
姜培坤 .
林业科学, 2006, (06) :124-128
[9]   坡耕地黑土活性有机碳空间分布及生物有效性 [J].
方华军 ;
杨学明 ;
张晓平 ;
梁爱珍 ;
申艳 .
水土保持学报, 2006, (02) :59-63
[10]   若尔盖高寒湿地土壤活性有机碳垂直分布特征 [J].
高俊琴 ;
欧阳华 ;
白军红 .
水土保持学报, 2006, (01) :76-7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