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森林植被的碳汇/源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30
作者
刘双娜 [1 ,2 ]
周涛 [1 ,2 ]
魏林艳 [1 ,2 ]
舒阳 [2 ,3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 民政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
[3]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森林植被; 碳汇; 碳源; 降尺度; 空间分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利用1984~1988年和1999~2003年间2次森林详查资料,结合1:100万森林植被图及同期基于CASA模型模拟的NPP空间分布,采用空间降尺度技术,定量估算了1km分辨率下1984~2003年间我国森林植被碳源/汇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在1984~2003年间我国森林植被是大气的碳汇,碳储量增加了0.77PgC,年均增加约为51.0Tga?1.其中,碳的吸收量为0.88PgC,释放量为0.11PgC.(2)我国森林植被碳汇/源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碳汇面积主要集中在亚热带和温带地区,高值区集中在海南地区、横断山脉地区、吉林境内的长白山脉,大兴安岭南部和西北山地;碳源主要分布在以东北至西南一带上,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云南南部、大兴安岭北部和四川盆地中部.(3)碳汇强度与NPP的增长存在明显关联性,统计模型表明东北、华北、西北以及中南4个地区的碳汇量80%以上的变化能够由NPP增长驱动来解释.(4)碳汇强度的空间分布与森林林龄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对应关系,碳汇强度整体上随着林龄的增加而降低.
引用
收藏
页码:943 / 950+987 +98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中国分省区森林碳汇量的一个估计 [J].
马晓哲 ;
王铮 .
科学通报, 2011, (06) :433-441
[2]   区域尺度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评估方法及其不确定性 [J].
于贵瑞 ;
王秋凤 ;
朱先进 .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 (01) :103-113
[3]   基于森林详查与遥感数据降尺度技术估算中国林龄的空间分布 [J].
戴铭 ;
周涛 ;
杨玲玲 ;
贾根锁 .
地理研究, 2011, 30 (01) :172-184
[4]   2000~2050年中国森林生物量碳库:基于生物量密度与林龄关系的预测 [J].
徐冰 ;
郭兆迪 ;
朴世龙 ;
方精云 .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0, 40 (07) :587-594
[5]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周转时间的空间格局 [J].
周涛 ;
史培军 ;
贾根锁 ;
李秀娟 ;
Yiqi LUO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0, 40 (05) :632-644
[6]   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J].
徐德福 ;
王让会 ;
李映雪 ;
张慧 .
中国农业气象, 2009, 30 (04) :519-524
[7]   NPP增长驱动下的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汇 [J].
李秀娟 ;
周涛 ;
何学兆 .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 (03) :491-497
[8]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植被碳储量时空动态变化研究 [J].
徐新良 ;
曹明奎 ;
李克让 .
地理科学进展, 2007, (06) :1-10
[9]   气候变化对中国陆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分析 [J].
朱文泉 ;
潘耀忠 ;
阳小琼 ;
宋国宝 .
科学通报, 2007, (21) :2535-2541
[10]   1981~2000年中国陆地植被碳汇的估算 [J].
方精云 ;
郭兆迪 ;
朴世龙 ;
陈安平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 (06) :804-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