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尺度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评估方法及其不确定性

被引:65
作者
于贵瑞
王秋凤
朱先进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CERN综合研究中心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 区域碳收支; 碳汇评估与管理; 碳汇计量和定量认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14 [生态学(生物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定量评估区域和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碳收支,可以为科学预测气候变化、服务于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区域碳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是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科学研究的重要科技问题。虽然区域碳收支的定量评估和认证还很难用当前的各种直接观测和评估方法来精确实现,但是,近年来这方面做了很多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为此,本文综述了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的观测技术体系,重点分析区域尺度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评估方法及其不确定性。分析结果认为,为了定量认证中国区域的陆地生态系统、主要行业以及与碳汇相关项目的碳汇功能及其时空格局,急需采用"多尺度观测、多方法印证、多过程融合、跨尺度认知和跨尺度模拟"的研究思路,构建基于野外台站的碳循环及其通量的观测和实验研究网络、发展地面站点-陆地样带-生态网络与卫星和航空观测结合的多尺度观测系统,发展观测数据-生态过程模型-卫星遥感模型-GIS空间分析系统。同时,本文指出:生态系统碳-氮-水循环间的耦合机制及其对碳源汇时空格局影响研究必将成为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其区域碳收支评估和定量认证科学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和新的研究热点。
引用
收藏
页码:103 / 11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56 条
[1]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及其空间格局(英文) [J].
于贵瑞 ;
李轩然 ;
王秋凤 ;
李胜功 .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2010, 1 (02) :97-109
[2]   中国生态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英文) [J].
李文华 .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2010, 1 (01) :3-14
[3]   红壤丘陵双季稻稻田农田生态系统不同施肥下碳汇效应及收益评估 [J].
李洁静 ;
潘根兴 ;
李恋卿 ;
张旭辉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9, 28 (12) :2520-2525
[4]   基于模型数据融合的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碳循环模拟 [J].
张黎 ;
于贵瑞 ;
何洪林 ;
张雷明 .
植物生态学报, 2009, 33 (06) :1044-1055
[5]   基于植被指数和神经网络的热带人工林地上蓄积量遥感估测 [J].
王臣立 ;
牛铮 ;
郭治兴 ;
丛丕福 .
生态环境学报, 2009, 18 (05) :1830-1834
[6]   基于遥感-过程耦合模型的1988~2004年青海三江源区净初级生产力模拟 [J].
王军邦 ;
刘纪远 ;
邵全琴 ;
刘荣高 ;
樊江文 ;
陈卓奇 .
植物生态学报, 2009, (02) :254-269
[7]   开垦对克氏针茅草地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影响 [J].
张文丽 ;
陈世苹 ;
苗海霞 ;
林光辉 .
植物生态学报, 2008, (06) :1301-1311
[8]   干旱对亚热带人工针叶林碳交换的影响 [J].
顾峰雪 ;
于贵瑞 ;
温学发 ;
陶波 ;
李克让 ;
刘允芬 .
植物生态学报, 2008, (05) :1041-1051
[9]   基于森林清查和遥感的城市森林净初级生产力估算 [J].
林文鹏 ;
王臣立 ;
赵敏 ;
黄敬峰 ;
施润和 ;
柳云龙 ;
高峻 .
生态环境, 2008, (02) :766-770
[10]   中国农田管理土壤碳汇估算 [J].
金琳 ;
李玉娥 ;
高清竹 ;
刘运通 ;
万运帆 ;
秦晓波 ;
石锋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8, (03) :734-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