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运输能力研究综述

被引:18
作者
崔艳萍 [1 ]
肖睿 [2 ]
机构
[1] 国家铁路局市场监测评价中心
[2] 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局
关键词
运输能力; 通过能力; 输送能力; 扣除系数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U292.54 [];
学科分类号
082303 ;
摘要
基于对区段通过能力、车站能力、枢纽通过能力、输送能力、路网运输能力等研究范畴的含义、分类和代表性研究方向,分析目前铁路运输能力研究存在的不足,即测算方法和参数、区段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缓冲时间分配方式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新常态条件下铁路运输能力研究面临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铁路运输能力需要重点研究的方向,主要包括运输能力的表示方法、不同线路特征和客货运需求下的运输能力计算方法、运行图弹性、扣除系数的细化取值、输送能力的计算参数标定。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1]   高速铁路越行站分布对通过能力的影响 [J].
倪少权 ;
左大杰 ;
王慈光 .
中国铁道科学, 2005, (03) :7-10
[12]   浅析设计输送能力与运量的关系 [J].
洪国熙 .
铁道工程学报, 2004, (04) :1-5
[13]   以客运为主单线铁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 [J].
徐意 ;
田长海 ;
方琪根 .
中国铁道科学, 2003, (04) :128-130
[14]   路网运输能力及计算方法的研究 [J].
何世伟 ;
宋瑞 ;
戴新鎏 ;
杨永凯 ;
雷中林 .
铁道学报, 2003, (02) :5-9
[15]   编组站通过能力和改编能力模拟计算系统的研究 [J].
刘旭 ;
谭立刚 ;
杨浩 ;
聂磊 .
铁道学报, 2002, (05) :11-15
[16]   铁路网络系统运输能力与车流路径模型 [J].
施其洲 .
铁道学报, 1996, (04) :1-9
[17]   论铁路运输能力储备 [J].
张星臣,胡安洲 .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1994, (04) :506-512
[18]  
张红斌.客运专线网络承载能力及其可靠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
[19]  
巴博.双线铁路列车运行图缓冲时间优化分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
[20]  
雷中林.铁路路网系统运输能力理论与计算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