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早期自尊与抑郁的交叉滞后分析:检验易感模型和创伤模型

被引:11
作者
邓慧华
陈慧
钟萍
梁宗保
张光珍
机构
[1] 东南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自尊; 抑郁; 青少年早期; 易感模型; 创伤模型;
D O 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3.04.006
中图分类号
B844.2 [青少年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2 ;
摘要
本研究以初一年级598名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三年追踪设计,运用交叉滞后回归分析,控制变量的先前水平,旨在揭示青少年早期自尊与抑郁的相互影响,检验易感模型和创伤模型。结果发现,对于青少年样本总体来说,第一、二学年抑郁各自能显著负向预测第二、三学年自尊,支持创伤模型;同时第二学年自尊又能显著负向预测第三学年抑郁,支持易感模型。对于女生而言,其自尊与抑郁之间的关系与样本总体相同,既支持易感模型,又支持创伤模型;对于男生而言,仅发现其第二学年抑郁能显著负向预测第三学年自尊,支持创伤模型。这些结果表明青少年早期的自尊与抑郁存在双向的相互影响,易感模型和创伤模型同时起作用,而且这种影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407 / 41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青少年早期的抑郁与生活事件的交叉滞后分析 [J].
陈慧 ;
邓慧华 ;
钟萍 ;
梁宗保 ;
张光珍 ;
陆祖宏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2, 20 (01) :80-83
[2]   青少年抑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J].
苏朝霞 ;
康妍 ;
李建明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1, 19 (05) :629-631
[3]   北京市流动儿童自尊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学业行为、师生关系的相关研究 [J].
李小青 ;
邹泓 ;
王瑞敏 ;
窦东徽 .
心理科学, 2008, (04) :909-913
[4]   大学新生的集体自尊、个体自尊与抑郁、焦虑的关系 [J].
薛松 ;
李永鑫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7, (06) :612-613+616
[5]   大学生抑郁情绪与归因方式和自尊的关系 [J].
王纯 ;
张宁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6, (06) :629-631
[6]   南京地区中学生抑郁障碍及其影响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 [J].
徐斐 ;
王晨阳 ;
李解权 ;
王民洁 ;
徐斌 ;
梁亚琼 ;
王志勇 ;
柯晓燕 ;
刘辉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6, (04) :324-327
[7]   儿童抑郁量表(CDI)在中国儿童中的初步运用 [J].
俞大维 ;
李旭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0, (04) :225-227
[8]   儿童抑郁量表的结构及儿童青少年抑郁发展的特点 [J].
刘凤瑜 .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7, (02) :58-62
[9]  
心理学研究方法[M]. 人民教育出版社 , 王重鸣著, 2000
[10]  
Personality and Depression: Explanatory Models and Review of the Evidence[J] . Daniel N. Klein,Roman Kotov,Sara J. Bufferd. Annual Review of Clinical Psychology .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