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秦岭秋树湾铜钼矿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20
作者
秦臻 [1 ,2 ]
戴雪灵 [1 ]
邓湘伟 [1 ]
机构
[1] 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
[2] 河南省有色地质矿产局第三地质大队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斑岩矿床; 流体包裹体; 稳定同位素; 秋树湾; 东秦岭;
D O I
10.16111/j.0258-7106.2012.02.012
中图分类号
P618.41 [铜]; P618.65 [钼]; P597.2 [];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070902 ;
摘要
秋树湾铜钼矿是东秦岭钼矿带上典型的受斑岩体控制的矽卡岩-斑岩角砾岩筒复合型矿床,矿体赋存于成矿母岩花岗岩及矽卡岩和角砾岩筒中。根据矿物共生组合、矿石组构、围岩蚀变及脉体的穿插关系,可划分为早(Ⅰ)、中(Ⅱ)、晚(Ⅲ)3个矿化期,再将Ⅰ期细分为干矽卡岩-钾长石化-石英阶段(Ⅰ1)、爆破角砾岩阶段(Ⅰ2)、湿矽卡岩阶段(Ⅰ3)、磁铁矿阶段(Ⅰ4);Ⅱ期分为斑岩型铜(钼)矿阶段(Ⅱb)和石英硫化物阶段(Ⅱs);Ⅲ期为方解石、重晶石、石英阶段(Ⅲ)。流体包裹体可划分为S型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L型纯液相包裹体、C型含CO2三相包裹体、W型气液两相包裹体、G型纯气相包裹体5种类型。按时间先后顺序,成矿流体的温度、盐度、氧化还原环境具有规律性的演化特征。均一温度范围:Ⅰ期为222~406℃,Ⅱ期为152~315℃,Ⅲ期为119~189℃;盐度w(NaCleq):Ⅰ期介于4.2%36.5%,Ⅱ期为3.3%34.8%,Ⅲ期为4.2%11.9%。激光拉曼光谱及群体包裹体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第Ⅰ期流体以H2O、CO2、CH4、H2S为主,表现为还原环境;第Ⅱ期流体以H2O、CO2、N2、O2、SO24-、Cl-、F-为主,为氧化环境,暗示流体源于岩浆。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及包裹体测温表明,流体由早期的高温、高盐度、含CO2的H2O-NaCl-CO2体系的岩浆流体在成矿Ⅰ期发生沸腾作用和相分离,伴随着流体沸腾、CO2逸失、温度下降、大气水的加入、盐度下降等过程,导致大量金属硫化物沉淀。在成矿Ⅱ、Ⅲ期成矿体系趋于开放,流体存在大气降水混入,逐渐演化为晚期的低盐度、中低温度、贫CO2的流体体系。H、O、S同位素结果表明有地幔流体参与成矿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323 / 336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Geologic Pressure Determinations from Fluid Inclusion Studies.[J].E Roedder;R J Bodnar.Annual Review of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s.1980,
[2]  
流体包裹体.[M].卢焕章等著;.科学出版社.2004,
[3]  
中国矽卡岩矿床.[M].赵一鸣等著;.地质出版社.1990,
[4]  
中国斑岩铜(钼)矿床.[M].芮宗瑶;黄崇轲;齐国明等 著.地质出版社.1984,
[5]   东秦岭秋树湾-雁来岭两种不同类型的花岗岩及其构造意义 [J].
秦臻 ;
戴雪灵 ;
邓湘伟 .
矿物岩石, 2011, 31 (03) :48-54
[6]   河南省东沟超大型钼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J].
杨永飞 ;
李诺 ;
王莉娟 .
岩石学报, 2011, 27 (05) :1453-1466
[7]   黑龙江鸡东金场沟铜钼矿控矿角砾岩筒构造研究及其找矿意义 [J].
陈雪 ;
王建新 ;
张遵忠 ;
赵利刚 .
地质学刊, 2010, 34 (02) :130-134
[8]   陕西省华县金堆城斑岩型钼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J].
杨永飞 ;
李诺 ;
倪智勇 .
岩石学报, 2009, 25 (11) :2983-2993
[9]   大陆内部浆控高温热液矿床成矿流体性质及其与岛弧区同类矿床的差异 [J].
陈衍景 ;
李诺 .
岩石学报, 2009, 25 (10) :2477-2508
[10]   河南镇平秋树湾矿区铜、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深部找矿潜力分析 [J].
张智慧 ;
秦明 ;
方荣 ;
唐杰 ;
翟东旭 .
矿产与地质, 2008, (02) :1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