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华县金堆城斑岩型钼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34
作者
杨永飞
李诺
倪智勇
机构
[1] 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金堆城斑岩型钼矿床; 东秦岭钼矿带; 大陆碰撞体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65 [钼];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陕西省华县金堆城钼矿床位于东秦岭钼矿带西部,形成于燕山期大陆碰撞体制。矿体产出于金堆城花岗斑岩体内部及其内外接触带。流体成矿过程包括早、中、晚3个阶段,分别以石英-钾长石组合、石英-(钾长石)-多金属硫化物-(碳酸盐)组合和石英-碳酸盐组合为标志,矿石矿物主要沉淀于中阶段。早、中阶段石英中可见纯CO2包裹体(PC型)、CO2-H2O型包裹体(C型)、水溶液包裹体(W型)和含子晶多相包裹体(S型),但晚阶段只发育水溶液包裹体(W型)。早阶段C型和W型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280~370℃,盐度为5.68~11.05 wt%NaCl.eqv;中阶段C型和W型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170~270℃,盐度为5.14~12.63 wt%NaCl.eqv。早、中阶段石英中见S型包裹体,加热过程中子矿物不溶。晚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110~190℃,盐度介于7.17%~11.22 wt%NaCl.eqv之间。估算的早、中阶段流体捕获压力分别为143~243MPa和22~115MPa,推测成矿深度约为2.2~8.1km。金堆城钼矿的成矿流体以富CO2、贫Cl-为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2983 / 299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 [1] 大陆内部浆控高温热液矿床成矿流体性质及其与岛弧区同类矿床的差异
    陈衍景
    李诺
    [J]. 岩石学报, 2009, 25 (10) : 2477 - 2508
  • [2] 东秦岭金堆城大型斑岩钼矿床同位素及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郭波
    朱赖民
    李犇
    许江
    王建其
    弓虎军
    [J]. 矿床地质, 2009, 28 (03) : 265 - 281
  • [3] 陕西金堆城斑岩型钼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刘小舟
    王轩
    张江
    栗亚芝
    高永宝
    [J]. 西北地质, 2008, (03) : 71 - 78
  • [4] 东秦岭金堆城大型斑岩钼矿床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成矿动力学背景
    朱赖民
    张国伟
    郭波
    李犇
    [J]. 地质学报, 2008, (02) : 204 - 220
  • [5] 东秦岭斑岩钼矿带的地质特征和成矿构造背景
    李诺
    陈衍景
    张辉
    赵太平
    邓小华
    王运
    倪智勇
    [J]. 地学前缘, 2007, (05) : 186 - 198
  • [6] 不同类型热液金矿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特征
    陈衍景
    倪培
    范宏瑞
    F Pirajno
    赖勇
    苏文超
    张辉
    [J]. 岩石学报, 2007, (09) : 2085 - 2108
  • [7] 东秦岭深源浅成型花岗岩的成矿作用及地质构造背景
    卢欣祥
    于在平
    冯有利
    王义天
    马维峰
    崔海峰
    [J]. 矿床地质, 2002, (02) : 168 - 178
  • [8] 高盐度、高温和高成矿金属的岩浆成矿流体——以格拉斯伯格Cu-Au矿为例
    卢焕章
    [J]. 岩石学报, 2000, (04) : 465 - 472
  • [9] 金堆城斑岩钼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徐兆文
    杨荣勇
    陆现彩
    任启江
    [J]. 地质找矿论丛, 1998, (04) : 21 - 30
  • [10] 陕西金堆城斑岩钼矿床成矿流体研究
    徐兆文
    杨荣勇
    刘红樱
    陆现彩
    徐文艺
    任启江
    [J]. 高校地质学报, 1998, (04) : 64 -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