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近缘种及小麦-簇毛麦染色体代换系、易位系的SSR分析

被引:2
作者
崔会肖
彭永康
机构
[1] 天津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2] 天津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天津
[3] 天津
关键词
微卫星; 基因多态性; 等位基因; 近缘种; 遗传距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用20对小麦微卫星引物,对小麦近缘种和小麦-簇毛麦染色体代换系、易位系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14对引物有扩增产物,其中10对引物可以在小麦近缘种间扩增出多态性标记.共扩增出分子量小于500的条带477条,其中342条具有多态性,每个SSR座位的等位基因数目在2~6个之间,平均为3.7个.11个实验材料的基因多态性(PIC)范围在0.4013~0.7281之间,平均为0.5725.根据NeiM的方法进行遗传距离分析,构建系统树,确立小麦及近缘种的亲缘关系,为麦类作物遗传资源的研究及在育种中的应用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小麦微卫星引物对多枝赖草基因组DNA扩增的研究 [J].
郭光艳 ;
李瑞芬 ;
张敬原 ;
葛荣朝 ;
赵茂林 ;
黄占景 ;
沈银柱 .
华北农学报, 2004, (01) :1-4
[2]   簇毛麦1V染色体SSR标记的筛选 [J].
刘守斌 ;
唐朝晖 ;
尤明山 ;
李保云 ;
宋建民 ;
刘广田 .
作物学报, 2004, (02) :138-142
[3]   利用微卫星技术分析中国部分地方鸡种的遗传结构 [J].
吴信生 ;
陈国宏 ;
王得前 ;
张学余 ;
王克华 ;
成荣 ;
刘博 ;
徐琪 ;
周群兰 .
遗传学报, 2004, (01) :43-50
[4]   普通小麦与野生二粒小麦A、B基因组的遗传进化关系的SSR分析 [J].
时津霞 ;
乔永利 ;
马雅琴 ;
吉万全 ;
何蓓如 ;
翁跃进 .
西北植物学报, 2003, (06) :933-937
[5]   微卫星多态性检测技术及其在保护遗传学中的应用 [J].
晏鹏 ;
吴孝兵 ;
史燕 ;
张方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3) :461-464
[6]   小麦杂种优势群研究 Ⅲ普通小麦和斯卑尔脱小麦微卫星分子标记遗传差异的研究 [J].
崔国惠 ;
倪中福 ;
刘志勇 ;
王晓玲 ;
吴利民 ;
孙其信 .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1999, (04) :333-338
[7]   微卫星标记技术在大豆遗传作图中的应用 [J].
刘峰 ;
陈受宜 ;
庄炳昌 .
高技术通讯, 1999, (06) :10-13
[8]   簇毛麦在小麦抗病育种中的利用 [J].
张庆勤 ;
张立异 ;
朱文华 ;
谢水仙 .
植物保护学报, 1998, (01) :41-45
[9]  
The use of microsatellites for detecting DNA polymorphism, genotype identification and genetic diversity in wheat[J] . M. Prasad,R. K. Varshney,J. K. Roy,H. S. Balyan,P. K. Gupta.TAG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 2000 (3-4)
[10]  
Abundance, variability and chromosomal location of microsatellites in wheat[J] . MGG Molecular & General Genetics . 199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