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海平原典型站点冬小麦生育阶段的干旱特征及气候趋势的影响

被引:13
作者
徐建文 [1 ,2 ]
居辉 [1 ,3 ]
刘勤 [1 ,4 ]
李迎春 [1 ,3 ]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作物高效用水与抗灾减损国家工程实验室
[2] 大连市气象局
[3] 农业部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4] 农业部旱作节水农业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干旱; 生育阶段; 相对湿润度; 冬小麦; 黄淮海平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1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以黄淮海平原为研究区域,选择了区域内具有代表性的5个站点,使用相对湿润度指数,从气象干旱的角度分析了近30年冬小麦各主要生育阶段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干旱特征的气候趋势影响,结果表明:(1)黄淮海平原冬小麦除苗期外其他生育阶段干旱由北向南逐渐减轻,在冬小麦播种—出苗期南部有干旱化的趋势,而北部有干旱减弱的趋势,全生育期也有相同的微弱趋势;在出苗—拔节期干旱最为严重,呈现北部微弱干旱化而南部湿润化的趋势,抽穗—成熟期呈干旱化的趋势,且从北向南干旱变化幅度递增。(2)在冬小麦全生育期,天津与石家庄主要以中旱和重旱为主,而莘县轻旱、中旱和重旱的频率相当,徐州与驻马店则以轻旱为主。天津、石家庄的干旱持续较为严重,而驻马店近30年无干旱的持续。(3)在拔节—抽穗期和抽穗—成熟期,徐州、驻马店的干旱程度随着温度的降低有减弱趋势。播种—出苗期,天津与徐州随着太阳辐射量的增加将呈干旱化的趋势;另外,石家庄与驻马店在冬小麦各生育阶段将会随着相对湿度的减小而有干旱化的趋势;黄淮海南部地区在冬小麦全生育期和抽穗—成熟期将会随着风速的减小而呈湿润化的趋势。研究结果可从关键生育期的角度为黄淮海平原干旱对冬小麦产量影响的模拟研究以及小麦生产的抗旱对策提供理论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2765 / 277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气候变化下黄淮海平原的干旱趋势分析 [J].
郝晶晶 ;
陆桂华 ;
闫桂霞 ;
吴志勇 .
水电能源科学, 2010, 28 (11) :12-14+115
[2]   1949~2007年全国干旱灾害特征、成因及减灾对策 [J].
黄会平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0, 24 (11) :94-98
[3]   近30a黄淮海农作区冬小麦单产潜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J].
王宏 ;
陈阜 ;
石全红 ;
范士超 ;
褚庆全 .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S1) (S1) :90-95
[4]   基于湿润指数的中国干湿状况变化趋势 [J].
赵俊芳 ;
郭建平 ;
徐精文 ;
毛飞 ;
杨晓光 ;
张艳红 .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 (08) :18-24+386
[5]   论科学抗旱——以2009年的抗旱保麦为例 [J].
郑大玮 .
灾害学, 2010, 25 (01) :7-12
[6]   干旱胁迫下冬小麦产量结构与生长、生理、光谱指标的关系 [J].
丛建鸥 ;
李宁 ;
许映军 ;
顾卫 ;
乐章燕 ;
黄树青 ;
席宾 ;
雷飏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0, (01) :67-71
[7]   黄淮海地区1961~2006年干湿状况时空变化 [J].
李森 ;
吕厚荃 ;
张艳红 ;
韩丽娟 ;
杨霏云 ;
吴超 .
气象科技, 2008, (05) :601-605
[8]   中国干湿状况和干湿气候界限变化研究 [J].
张方敏 ;
申双和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8, (04) :574-579
[9]   1961-2000年干旱对我国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J].
宋艳玲 ;
董文杰 .
自然灾害学报, 2006, (S1) :235-240
[10]   冬小麦灌浆期干旱对灌浆速率的影响 [J].
房稳静 ;
张雪芬 ;
郑有飞 .
中国农业气象, 2006, (02) :9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