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a黄淮海农作区冬小麦单产潜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16
作者
王宏
陈阜
石全红
范士超
褚庆全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农作物; 模型; 冬小麦; 黄淮海农作区; 生产潜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该文以黄淮海农作区的7个农作亚区为研究区域,选择了区域内21个典型站点,利用AEZ模型对各个亚区在1968-1977年(C1情景)和1998-2007年(C2情景)2个时间段的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进行分析,并对影响潜力变化的气象要素和冬小麦品种要素进行了评价,从时空尺度上探讨了产生潜力差异的原因。研究表明:30a来黄淮海农作区小麦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平均分别增长了3.96t/hm2、3.32t/hm2,潜力大小为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在小麦光温生产潜力影响因素中贡献率由大到小为:品种(0.44)>气象(0.33)>二者互作(0.22);增长的贡献因地域而异,东北部亚区的光温生产潜力的增长是由于品种对产量增加的正效应抵消了气候因素对产量的负效应,而西南部的亚区的增长是由品种和气候二者的正效应共同起作用的;在黄淮海农作区,由于拔节-抽穗期间降雨减少,水分亏缺增大,从而导致水分对气候生产潜力限制作用增大。
引用
收藏
页码:90 / 9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山西寿阳县旱作农业土地生产潜力 [J].
刘勤 ;
严昌荣 ;
何文清 ;
刘爽 .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 (01) :55-59
[2]   河北平原气候变化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J].
史印山 ;
王玉珍 ;
池俊成 ;
魏瑞江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8, (06) :1444-1447
[3]   作物生产潜力研究现状与趋势 [J].
杨重一 ;
庞士力 ;
孙彦坤 .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8, (07) :140-144
[4]   基于AEZ模型的河南小麦生产潜力研究 [J].
王学强 ;
贾志宽 ;
李轶冰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7) :85-90
[5]   中国北方气候变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基于EPIC模型的模拟研究 [J].
王志强 ;
方伟华 ;
何飞 ;
徐宏 .
自然灾害学报, 2008, (01) :109-114
[6]   不同年代冬小麦品种产量性状和生理生态指标差异分析 [J].
王振华 ;
张喜英 ;
陈素英 ;
裴冬 ;
孙宏勇 ;
卢香兰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07, (03) :75-79
[7]   作物生产潜力研究进展 [J].
李三爱 ;
居辉 ;
池宝亮 .
中国农业气象, 2005, (02) :106-111
[8]   黄土高原地区小麦生产潜力模拟研究 [J].
李军 ;
王立祥 ;
邵明安 ;
樊廷录 .
自然资源学报, 2001, (02) :161-165
[9]   Historical effects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on California crop yields [J].
Lobell, David B. ;
Cahill, Kimberly Nicholas ;
Field, Christopher B. .
CLIMATIC CHANGE, 2007, 81 (02) :187-203
[10]  
中国农作制.[M].刘巽浩;陈阜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