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苔草、漂筏苔草沼泽地与大豆地近地层晴夜气温和相对湿度分布及对比研究

被引:6
作者
李莉娜 [1 ,2 ]
刘兆礼 [1 ]
闫敏华 [1 ,3 ]
王毅勇 [1 ,3 ]
洪雯 [2 ,4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中国科学院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4]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关键词
沼泽; 近地层; 气温; 相对湿度; 晴夜;
D O 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0.01.002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采用野外定位观测方法,在2008年6~9月期间选取16个晴夜,在三江平原典型毛苔草、漂筏苔草(Ass.Carex pseudocuraica-Carex lasiocarpa)沼泽地及其邻近大豆地中,在距地表0.5m、1.5m、3m和5m四个高度上进行了气温和相对湿度观测;根据实测数据,分析了沼泽地和大豆地各高度夜间气温和相对湿度的分布规律及其差异。研究结果显示,晴夜,沼泽地和大豆地近地层气温的垂直分布都为逆温分布,与之相对应,二者的相对湿度垂直分布都为湿型分布;以四个高度的16夜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为基础数据,计算得到的沼泽地近地层气温(相对湿度)的垂直递增(减)率为0.53℃/m(1.76%/m),大豆地则为0.34℃/m(1.35%/m),沼泽地近地层气温(相对湿度)的垂直递增(减)率略大(小);对比两种下垫面晴夜各观测高度的气温和相对湿度,发现只在0.5m高度上二者有明显差异,沼泽地16夜平均的气温比大豆地低0.85℃,其相对湿度比大豆地高4.39%,这是因为沼泽地植被冠层的平均高度接近0.5m,夜间植被冠层的长波辐射最强,所以其气温相对较低,相对湿度相对偏高,而大豆地的最低气温出现在地面;沼泽地和大豆地各高度气温(相对湿度)的夜间变化规律相似,都为随时间递减(增)的分布。
引用
收藏
页码:86 / 9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 [1] 夏季晴天沼泽湿地贴地气层气温和相对湿度日变化特征
    洪雯
    王毅勇
    [J]. 湿地科学, 2009, 7 (01) : 60 - 66
  • [2] 广州城市湿地的景观特点及小气候效应
    彭小芳
    孙逊
    袁少雄
    孙儒泳
    陈章和
    [J]. 生态环境, 2008, 17 (06) : 2289 - 2296
  • [3] 内蒙古地区典型湿地的生态效应
    苗百岭
    宝日娜
    侯琼
    张自国
    杨泽龙
    乌兰
    [J]. 中国农业气象, 2008, (03) : 298 - 303
  • [4] 广州南沙人工红树林湿地小气候效应研究
    管伟
    廖宝文
    林梨扬
    章家恩
    朱可峰
    粟娟
    [J]. 生态科学, 2008, (02) : 95 - 101
  • [5] 我国森林小气候的研究现状
    陈宏志
    胡庭兴
    龚伟
    王景燕
    肖波
    [J]. 四川林业科技, 2007, (02) : 29 - 32+28
  • [6] 达里诺尔湿地的小气候特征
    宝日娜
    杨泽龙
    刘启
    李红宾
    [J]. 中国农业气象, 2006, (03) : 171 - 174
  • [7] 基于全球环境变化的中国湿地问题及保护对策
    滑丽萍
    华珞
    李贵宝
    尹逊霄
    张振贤
    高娟
    [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3) : 102 - 108
  • [8] 近50年来我国农业小气候研究概况及若干进展
    黄寿波
    金志风
    [J]. 湖北气象, 2003, (04) : 3 - 6
  • [9] 大面积开荒扰动下的三江平原近45年气候变化
    闫敏华
    邓伟
    马学慧
    [J]. 地理学报, 2001, (02) : 159 - 170
  • [10] 我国农林系统小气候研究概述
    范兴海
    黄寿波
    [J]. 林业科学研究, 2000, (02) : 197 -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