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河流水质净化与生态修复技术及其集成化策略

被引:55
作者
胡洪营
何苗
朱铭捷
管运涛
李睿华
林岩清
机构
[1]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
[2]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污染河流; 水质净化技术; 生态恢复技术; 物理法; 化学法; 生物/生态技术; 技术; 集成;
D O I
10.13789/j.cnki.wwe1964.2005.04.001
中图分类号
X171.4 [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如何选用和集成适宜的技术实施污染河流的水质净化与生态修复,以及如何评价其工程措施的效果,是污染河流治理实践中面临的难题。分析了我国河流水质污染及生态破坏的现状、特点及其成因,总结了污染河流水质净化与生态修复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对各种技术的特点及其对不同类型河流的适用性进行了剖析。探讨了污染河流水质净化与生态修复技术的选择原则与集成化策略,在分析我国北方河流的物理结构与生态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生物/生态技术为核心的污染河流水质净化与生态修复综合技术方案。还就污染河流水质净化与生态修复工程效果的评价方法和健康河流评价指标进行了探讨。
引用
收藏
页码:1 / 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61 条
[51]   揭开武汉东湖蓝藻水华消失之谜 [J].
刘建康 ;
谢平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1999, (03) :85-92
[52]   冬季水生高等植物对富营养化湖水的净化作用 [J].
王国祥 ;
濮培民 ;
张圣照 ;
胡春华 ;
胡维平 .
中国环境科学, 1999, (02) :106-109
[53]   论多自然型河流治理法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 [J].
杨芸 .
四川环境, 1999, (01) :20-25
[54]   浮床水稻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的去除效果及规律研究 [J].
宋祥甫 ;
邹国燕 ;
吴伟明 ;
金千瑜 ;
应火冬 .
环境科学学报, 1998, (05) :43-48
[55]   新型高级综合稳定塘(AIWPS) [J].
白晓慧 ;
王宝贞 ;
聂梅生 .
中国给水排水, 1998, (04) :39-41
[56]   光合细菌在净化水质中的应用试验研究 [J].
吉海平 ;
陈金山 .
生物工程进展, 1998, (02) :29-32
[57]   人工湿地在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J].
刘文祥 .
环境科学研究, 1997, (04) :18-22
[58]   人工湿地废水处理机理 [J].
吴晓磊 .
环境科学, 1995, (03) :83-86+96
[59]   湖泊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分析及其释放研究 [J].
傅庆红,蒋新 .
四川环境, 1994, (04) :21-24
[60]   综合生物塘处理城镇污水研究 [J].
吴振斌,詹发萃,邓家齐,陈锡涛,夏宜,张甬元 .
环境科学学报, 1994, (02) :22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