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鲤属鱼类同域分化形成的分子遗传学证据

被引:6
作者
郑冰蓉
张亚平
肖春杰
肖蘅
昝瑞光
机构
[1]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昆明,细胞与分子进化开放实验室,昆明,昆明,昆明,昆明
关键词
洱海鲤属鱼类; 同域分化; 线粒体DNA RFLP; Dloop区测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53 [动物遗传学];
学科分类号
071007 ; 090501 ;
摘要
对洱海的 3种鲤鱼———洱海鲤 (C .barbatus)、春鲤 (C .longipectoralis)和杞麓鲤 (C .carpiochila)线粒体DNA(mtDNA)进行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 (RFLP)分析和mtDNA控制区 (D loop)序列测定。RFLP分析结果表明 ,16种酶在洱海鲤、春鲤和杞麓鲤 3个种共 14个个体上 ,仅DraⅠ在春鲤的一个个体上检出一个位点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 ,独立为单倍型Ⅱ ,3个种的其余 13个个体共享单倍型Ⅰ ,种间遗传距离为 0 %~ 0 0 0 75 % ,此种间差异值比已报道的鱼类的种间差异甚至种内差异都低得多。D loop区的序列测定结果表明 ,长为 4 4 9bp的序列共显示有 7个变异位点 ,均为碱基替换 ,变异比例为 1 5 6 % ,在 14个鲤鱼个体中共检出 6种单倍型 ,种间的遗传距离为 0 0 82 %~ 0 171% ,与已研究的其他几种异域分布的鲤鱼相比 ,也至少小一个数量级。mtDNA的RFLP及D loop区的序列比较都揭示出洱海 3种鲤鱼之间的遗传差异远小于异域分布的鲤属鱼类物种之间及其他鱼类的同属种间的遗传差异。对洱海鲤属鱼类种间如此小的遗传差异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 :它们确是由同域分化而形成的。
引用
收藏
页码:976 / 98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 [1] 黄海蓝点马鲛mtDNA D-loop序列变异分析
    姜艳艳
    孔晓瑜
    喻子牛
    庄志猛
    金显仕
    [J]. 中国水产科学, 2003, (03) : 177 - 183
  • [2] 洱海四种鲤鱼线粒体DNA遗传相似性的初步研究
    郑冰蓉
    张亚平
    昝瑞光
    [J]. 遗传, 2001, (06) : 544 - 546
  • [3] 四个鲫鱼品系线粒体DNA的限制性酶切分析
    黎双飞
    刘少军
    刘筠
    张轩杰
    罗琛
    [J]. 动物学研究, 2000, (06) : 432 - 436
  • [4] 一种改进的动物线粒体DNA提取方法
    王文
    施立明
    [J]. 动物学研究, 1993, (02) : 197 - 198
  • [5] 泸沽湖裂腹鱼类的物种形成
    陈宜瑜
    张卫
    黄顺友
    [J]. 动物学报, 1982, (03) : 217 - 225
  • [6] 云南湖泊鱼类的区系及其类型分化
    李树深
    [J]. 动物学报, 1982, (02) : 169 - 176
  • [7] 中国鲤亚科鱼类的分类、分布、起源及演化
    王幼槐
    [J]. 水生生物学集刊, 1979, (04) : 419 - 438
  • [8] 生态遗传学[M]. 科学出版社 , (美)梅里尔(Merrell,D.J.)著, 1991
  • [9] Genetic variation and phenotypic plasticity in a trophically polymorphic population of pumpkinseed sunfish (Lepomis gibbosus)
    Robinson, BW
    Wilson, DS
    [J]. EVOLUTIONARY ECOLOGY, 1996, 10 (06) : 631 - 652
  • [10]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OF TELEOST MITOCHONDRIAL CONTROL REGIONS
    LEE, WJ
    CONROY, J
    HOWELL, WH
    KOCHER, TD
    [J]. JOURNAL OF MOLECULAR EVOLUTION, 1995, 41 (01) : 54 -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