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著作权的正当性及其边界——从个体权利到基于商谈的共识

被引:14
作者
熊文聪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著作权; 正当性; 后现代主义; 合理使用; 公有领域; 作者中心主义;
D O I
10.15984/j.cnki.1005-9512.2010.06.007
中图分类号
D91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著作权制度的产生和演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哲学观念和文化思潮的影响,其中的作者身份、私权神圣和现代主义进步理念均源于欧洲近代的启蒙思想。正是借助这些浪漫化修辞,出版商才得以在财产的公共选择中占据道义和话语上的优势,倾向性的保护态度导致了私权的不合理扩张。后现代主义哲学、美学及政治学对所谓作者、财产、进步等一元化的"宏大叙事"进行了解构,并且将整个著作权制度的正当性基础建立在不同利益主体的共识之上。这种共识只有通过民主商议机制才可能达成,而代表公共利益的民间组织将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70 / 7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8 条
[1]   法条主义、民意与难办案件 [J].
苏力 .
中外法学, 2009, 21 (01) :93-111
[3]   拼贴与戏仿:《一个后现代主义者的谋杀》 [J].
何林军 ;
肖建英 .
中国文学研究, 2007, (03) :13-15
[4]   知识产权的危机与出路 [J].
David Vaver ;
李雨峰 .
知识产权, 2007, (04) :88-96
[7]   “馒头血案”与表达自由 [J].
蔡定剑 .
浙江人大, 2006, (05) :33-33
[8]   新政治经济学系列之五 统一社会科学视野下的法和经济学 [J].
汪丁丁 ;
丁利 .
社会科学战线, 2005, (01) :45-50
[9]   知识产权有损进步 [J].
迈克尔·佩雷尔曼 ;
何百华 .
国外社会科学文摘, 2004, (04) :26-31
[10]   质疑知识产权之“人格财产一体性” [J].
李琛 .
中国社会科学, 2004, (02) :68-78+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