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碳酸盐岩溶蚀作用碳汇通量估算初探:以珠江流域为例

被引:38
作者
曹建华 [1 ,2 ]
杨慧 [1 ,2 ,3 ]
康志强 [1 ,2 ,4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
[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
关键词
珠江流域; 碳酸盐岩溶蚀; 碳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2.25 [岩溶(喀斯特)];
学科分类号
070501 ;
摘要
在长时间尺度上,碳酸盐岩的形成对地质历史时期大气CO2产生巨大的碳汇效应,同时碳酸盐岩在全球分布面积的巨大及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使碳酸盐岩溶蚀、吸收大气/土壤CO2的岩溶过程积极参与现代全球碳循环,并发挥重要作用,已有的研究结果显示这一碳汇的通量约占全球"遗漏汇"的12.00%~35.29%.以珠江流域为例,在综合考虑影响岩溶作用及产生碳汇因子的基础上,收集已有数据,以典型地点的石灰岩溶蚀速率、年降水量、土壤呼吸速率和NPP建立回归方程,并以GIS为研究平台,结合研究区内碳酸盐岩类型的分布,估算研究区内因碳酸盐岩溶蚀作用对大气CO2汇的通量.结果表明,珠江流域年溶蚀量为1.54×107tCaCO3/a,折合碳为1.85×106tC/a,试图从原位典型点的监测数据,探索区域尺度岩溶作用碳汇估算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2181 / 218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 [1] 中国西南岩溶区土壤允许流失量及防治对策附视频
    曹建华
    蒋忠诚
    杨德生
    裴建国
    杨慧
    罗为群
    [J]. 中国水土保持, 2008, (12) : 40 - 45+72
  • [2] 一种由全球水循环产生的可能重要的CO2汇
    刘再华
    Wolfgang Dreybrodt
    王海静
    [J]. 科学通报, 2007, (20) : 2418 - 2422
  • [3] 基于碳酸盐岩风化的碳源分析及土壤的影响作用机制
    朱明秋
    曹建华
    郭芳
    [J]. 中国岩溶, 2007, (03) : 202 - 206
  • [4] 珠江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及其时空格局
    王兆礼
    陈晓宏
    [J].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6) : 106 - 110
  • [5] 不同植被下土壤碳转移对岩溶动力系统中碳循环的影响
    曹建华
    袁道先
    潘根兴
    姜光辉
    [J]. 地球与环境, 2004, (01) : 90 - 96
  • [6] 碳酸盐岩岩溶作用对大气CO2沉降的贡献
    刘再华
    [J]. 中国岩溶, 2000, (04) : 3 - 10
  • [7] 运用GIS和溶蚀试验数据估算中国岩溶区大气CO2的汇
    蒋忠诚
    蒋小珍
    雷明堂
    [J]. 中国岩溶, 2000, (03) : 16 - 21
  • [9] 影响碳酸盐岩比溶蚀度、比溶解度因素探讨
    朱真
    [J]. 南方自然资源, 1997, (03) : 39 - 46+50
  • [10] 现代岩溶学和全球变化研究
    袁道先
    [J]. 地学前缘, 1997, (Z1) : 21 -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