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不同植被下土壤碳转移对岩溶动力系统中碳循环的影响
被引:33
作者
:
曹建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曹建华
袁道先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袁道先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潘根兴
姜光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姜光辉
机构
: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2]
南京农业大学资环学院
来源
:
地球与环境
|
2004年
/ 01期
关键词
:
土壤碳转移;
岩溶发育;
生物作用;
模拟试验;
D O I
:
10.14050/j.cnki.1672-9250.2004.01.016
中图分类号
:
X142 [环境地球化学];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土壤是陆地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的最佳场所,也是岩溶发育最为活跃的部位。土壤~岩石(土箱)、草本植物(麦冬)-土壤-岩石(草箱)、木本植物(黄杨)-土壤-岩石(树箱)体系中碳循环的模拟试验显示,黄杨具有较大的树冠可截获更多的降雨,根系的呼吸作用、分泌作用和土壤微生物活力的提高,使土壤环境中CO2浓度提高,树箱比土箱、草箱分别提高148.08%、75.01%,而土壤呼吸排放CO2的量则分别提高175.75%、171.14%;随水排泄的无机碳浓度分别提高77.78%、72.49%,排泄的总量分别提高166.49%、153.81%。碳循环强度的增加,使土下碳酸盐岩的侵蚀能力加强,树箱比土箱提高2.84倍、比草箱提高1.36倍。
引用
收藏
页码:90 / 9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桂林丫吉村岩溶试验场岩溶土壤碳转移与水排碳作用
潘根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开放实验室,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开放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南京,南京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开放实验室,桂林,桂林,桂林,南京,南京
潘根兴
曹建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开放实验室,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开放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南京,南京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开放实验室,桂林,桂林,桂林,南京,南京
曹建华
何师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开放实验室,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开放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南京,南京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开放实验室,桂林,桂林,桂林,南京,南京
何师意
徐胜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开放实验室,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开放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南京,南京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开放实验室,桂林,桂林,桂林,南京,南京
徐胜友
陶于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开放实验室,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开放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南京,南京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开放实验室,桂林,桂林,桂林,南京,南京
陶于祥
滕永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开放实验室,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开放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南京,南京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开放实验室,桂林,桂林,桂林,南京,南京
滕永忠
[J].
自然科学进展,
2001,
(07)
: 34
-
39
[2]
地球系统的碳循环和资源环境效应
袁道先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袁道先
[J].
第四纪研究,
2001,
(03)
: 223
-
232
[3]
表层岩溶生态系统碳循环特征研究
何师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桂林
何师意
潘根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桂林
潘根兴
曹建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桂林
曹建华
陶于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桂林
陶于祥
滕永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桂林
滕永忠
[J].
第四纪研究,
2000,
(04)
: 383
-
390
[4]
表层带岩溶作用:以土壤为媒介的地球表层生态系统过程——以桂林峰丛洼地岩溶系统为例
潘根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南京
潘根兴
曹建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南京
曹建华
[J].
中国岩溶,
1999,
(04)
: 3
-
12
[5]
对地球系统科学的几点认识
袁道先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土资源部岩溶地质研究所
袁道先
[J].
高校地质学报,
1999,
(01)
: 2
-
7
[6]
流动CO2-H2O系统中方解石溶解动力学机制——扩散边界层效应和CO2转换控制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再华
Wolfgang Dreybrodt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Wolfgang Dreybrodt
[J].
地质学报,
1998,
(04)
: 340
-
348
[7]
岩溶土壤中CO2浓度、水化学观测及其与岩溶作用关系
何师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矿部岩溶地质研究所
何师意
徐胜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矿部岩溶地质研究所
徐胜友
张美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矿部岩溶地质研究所
张美良
[J].
中国岩溶,
1997,
(04)
: 39
-
44
[8]
不同岩溶动力系统的碳稳定同位素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以我国几个典型岩溶地区为例
刘再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质矿产部岩溶地质研究所
刘再华
袁道先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质矿产部岩溶地质研究所
袁道先
何师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质矿产部岩溶地质研究所
何师意
[J].
地质学报,
1997,
(03)
: 281
-
288
[9]
土壤学[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黄昌勇主编, 2000
[10]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鲁如坤主编, 2000
←
1
→
共 10 条
[1]
桂林丫吉村岩溶试验场岩溶土壤碳转移与水排碳作用
潘根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开放实验室,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开放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南京,南京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开放实验室,桂林,桂林,桂林,南京,南京
潘根兴
曹建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开放实验室,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开放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南京,南京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开放实验室,桂林,桂林,桂林,南京,南京
曹建华
何师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开放实验室,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开放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南京,南京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开放实验室,桂林,桂林,桂林,南京,南京
何师意
徐胜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开放实验室,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开放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南京,南京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开放实验室,桂林,桂林,桂林,南京,南京
徐胜友
陶于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开放实验室,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开放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南京,南京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开放实验室,桂林,桂林,桂林,南京,南京
陶于祥
滕永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开放实验室,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开放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南京,南京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开放实验室,桂林,桂林,桂林,南京,南京
滕永忠
[J].
自然科学进展,
2001,
(07)
: 34
-
39
[2]
地球系统的碳循环和资源环境效应
袁道先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袁道先
[J].
第四纪研究,
2001,
(03)
: 223
-
232
[3]
表层岩溶生态系统碳循环特征研究
何师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桂林
何师意
潘根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桂林
潘根兴
曹建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桂林
曹建华
陶于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桂林
陶于祥
滕永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桂林
滕永忠
[J].
第四纪研究,
2000,
(04)
: 383
-
390
[4]
表层带岩溶作用:以土壤为媒介的地球表层生态系统过程——以桂林峰丛洼地岩溶系统为例
潘根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南京
潘根兴
曹建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南京
曹建华
[J].
中国岩溶,
1999,
(04)
: 3
-
12
[5]
对地球系统科学的几点认识
袁道先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土资源部岩溶地质研究所
袁道先
[J].
高校地质学报,
1999,
(01)
: 2
-
7
[6]
流动CO2-H2O系统中方解石溶解动力学机制——扩散边界层效应和CO2转换控制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再华
Wolfgang Dreybrodt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Wolfgang Dreybrodt
[J].
地质学报,
1998,
(04)
: 340
-
348
[7]
岩溶土壤中CO2浓度、水化学观测及其与岩溶作用关系
何师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矿部岩溶地质研究所
何师意
徐胜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矿部岩溶地质研究所
徐胜友
张美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矿部岩溶地质研究所
张美良
[J].
中国岩溶,
1997,
(04)
: 39
-
44
[8]
不同岩溶动力系统的碳稳定同位素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以我国几个典型岩溶地区为例
刘再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质矿产部岩溶地质研究所
刘再华
袁道先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质矿产部岩溶地质研究所
袁道先
何师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质矿产部岩溶地质研究所
何师意
[J].
地质学报,
1997,
(03)
: 281
-
288
[9]
土壤学[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黄昌勇主编, 2000
[10]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鲁如坤主编, 2000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