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林区低质林成因及改造方式

被引:12
作者
李勇 [1 ]
刘继明 [1 ]
董希斌 [2 ]
宋启亮 [2 ]
机构
[1] 大兴安岭地区营林局
[2] 东北林业大学
关键词
低质林; 改造方式; 功能评价; 大兴安岭;
D O I
10.13759/j.cnki.dlxb.2012.08.035
中图分类号
S756 [林分改造];
学科分类号
090704 ;
摘要
通过分析大兴安岭林区低质林的成因及自然立地条件提出4种改造方式;并阐述低质林改造效果的评价指标,为大兴安岭林区的低质林改造和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和操作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105 / 107+111 +11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大兴安岭东部林区岭南天然次生林经营方式研究 [J].
曲晓颖 ;
金凤新 ;
黄宏 ;
兰兰 .
林业调查规划, 2010, 35 (02) :48-53
[2]   红壤低丘马尾松低效林生物量特征 [J].
岳军伟 ;
龙蔚 ;
刘光正 ;
杨桦 ;
徐林初 ;
徐福华 ;
朱恒 ;
骆昱春 ;
张华耀 ;
俞方宏 .
林业科技开发, 2010, 24 (02) :19-22
[3]   皖东地区松类低效林的成因及可持续经营对策 [J].
王玉松 .
科技信息, 2009, (03) :383-384
[4]   大兴安岭林区低质林改培经营模式的探讨 [J].
马宝峰 ;
王佰彦 ;
李志栋 .
防护林科技, 2006, (04) :100-101
[5]   大兴安岭林区发展林下经济的对策建议 [J].
王恩久 ;
李更新 ;
李学 .
中国林业经济, 2006, (03) :35-37
[6]   国内低效林研究综述 [J].
罗晓华 ;
何成元 ;
刘兴良 ;
钟非亚 .
四川林业科技, 2004, (02) :31-36
[7]   我国植被水土保持功能研究进展 [J].
韦红波 ;
李锐 ;
杨勤科 .
植物生态学报, 2002, (04) :489-496
[8]   生物多样性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 [J].
曾志新 ;
罗军 ;
颜立红 ;
邹建文 ;
肖绿田 .
湖南林业科技, 1999, (02) :27-30
[9]   大兴安岭林区用材林林分结构特征及经营对策 [J].
李利生 ;
林翊华 .
林业科技情报, 1996, (03) :32-34
[10]   我国低产林地的初步研究 [J].
杨瑞珍,毕于运 .
中国林业, 1996, (03) :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