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草原碳酸盐岩土壤有机碳向无机碳酸盐的转移

被引:23
作者
张林 [1 ]
孙向阳 [1 ]
曹吉鑫 [1 ]
高程达 [1 ]
宝音贺希格 [2 ]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内蒙古农牧科学院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荒漠草原; 碳酸盐岩土壤; 碳稳定同位素; 碳转移;
D O I
10.13826/j.cnki.cn65-1103/x.2010.05.010
中图分类号
S153 [土壤化学、土壤物理化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通过在内蒙古中西部四子王旗荒漠草原土壤剖面采集土样,拟分析测定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土壤无机碳酸盐(SIC)含量和SIC的δ13C值,探讨SOC向SIC的迁移转化过程及其转移量。结果表明:随深度增加,SOC含量逐渐降低而SIC含量依次增大,SOC与SIC含量具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随土层加深,SIC的δ13C值降低,在30 cm深度时相对最低为-8.6‰,而后增大,在深度为60 cm时其值为-5.8‰。说明通过"SOC—CO2—SIC"的微碳循环系统SOC向SIC发生碳的转移。应用碳稳定同位素技术和模型结合SIC的δ13C值对该研究区SIC进行区分,发现30~50 cm土层次生碳酸盐(PC)所占比例为58.5%,50~60 cm土层为44.2%。应用δ13C值对该地区SOC向SIC的转化碳量进行估算,该地区30~60 cm土层每千克土壤中大约固定了SOC分解转化的4.97~5.9 g CO2。
引用
收藏
页码:732 / 73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1]   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研究进展 [J].
刘立新 ;
董云社 ;
齐玉春 .
地理科学进展, 2004, (04) :35-42
[12]  
岩溶作用动力学与环境.[M].刘再华; (德) 德莱布莱特 (Dreybrodt;W.) ; 著.地质出版社.2007,
[13]  
土壤学.[M].(加)ScottX.Chang等编写;孙向阳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14]  
地球系统碳循环.[M].陈泮勤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
[15]  
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碳蓄积.[M].于贵瑞; 主编.气象出版社.2003,
[16]  
土壤农化分析.[M].鲍士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17]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鲁如坤主编;.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
[18]  
土壤发生中的化学过程.[M].于天仁;陈志诚主编;.科学出版社.1990,
[19]  
仪器分析在土壤学和生物学中的应用.[M].方肇伦 主编.科学出版社.1983,
[20]   干旱地区土壤碳酸钙淀积过程模拟 [J].
段建南 ;
李保国 ;
石元春 ;
严泰来 ;
朱德海 .
土壤学报, 1999, (03) :318-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