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伙伴关系网络的政治安全效应

被引:14
作者
张锐
机构
[1] 比利时根特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
关键词
伙伴关系; 网络政治; 安全共识; 机制网络; 网络战略支点;
D O I
10.13851/j.cnki.gjzw.201605003
中图分类号
D822 [对外关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传统观点普遍认为,伙伴关系外交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作用有限。但笔者依据实证研究发现,目前基本成型的中国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具有重要且广泛的政治安全效应。作为外交实践发展的产物,中国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既是双边关系的集合,有类别之分但无等级差异,也能在多边舞台促进各类合作机制和合作阵线的形成。其具体的政治安全效应包括:中国的主张和诉求获得有效传播和各国认同,一个尊重中国政治安全利益的全球共识网络初具规模;中俄的"网状伙伴外交"蓬勃发展,吸纳更多国家一道维护世界与区域的政治安全;加快"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推动发展伙伴与安全伙伴的并进;向美国传递出一系列清晰信息,促使其更加理性客观地看待中国的战略意图。笔者最后提出,中国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有望在国际安全领域衍生出更多共识网络、机制网络和支点国家网络。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59+149 +149
页数:21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 [1] 中国的“结伴外交”战略:特征、缘由及路径
    戴维来
    [J]. 现代国际关系, 2015, (10) : 30 - 38+66
  • [2] 中国伙伴关系战略评估与展望
    门洪华
    刘笑阳
    [J].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5, (02) : 65 - 95+157
  • [3] 安全、发展与国际共进
    陈志敏
    苏长和
    潘忠岐
    张骥
    郑长忠
    孙德刚
    宋国友
    熊易寒
    李瑞昌
    刘淑华
    沈逸
    徐以骅
    张建新
    薄燕
    黄河
    [J]. 国际安全研究, 2015, 33 (01) : 45 - 77+158
  • [4] 新时期中国外交思想、战略和实践的探索创新
    杨洁勉
    [J]. 国际问题研究, 2015, (01) : 17 - 28+139
  • [5] 去特殊化的中法战略伙伴关系
    张骥
    [J].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3, (12) : 98 - 117+159
  • [7] 论新型中俄关系的未来走向:结伴还是结盟?
    王树春
    万青松
    [J]. 当代亚太, 2013, (04) : 4 - 22+154
  • [8] 中国为什么不结盟?
    凌胜利
    [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2013, 30 (03) : 20 - 33
  • [9] 试论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的美国因素
    石源华
    文恩熙
    [J]. 东北亚论坛, 2012, 21 (05) : 15 - 22
  • [10] 近年来关于政治安全问题研究述评
    虞崇胜
    舒刚
    [J]. 探索, 2012, (03) : 69 -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