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植物马缨丹(Lantana camara)入侵状况及入侵机理研究概况与展望

被引:26
作者
林英
戴志聪
司春灿
杜道林
机构
[1] 海南师范大学生物系
关键词
入侵植物; 马缨丹(Lantana camara L.); 入侵状况; 生物学特征; 入侵机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随着国际贸易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生物入侵不断加剧.入侵途径多种多样,有的是有意引入,有的是偶然引入,但大多数与人类活动有关.原产美洲热带地区的马缨丹(Lantana ca-maraL.),就是作为观赏植物人为引进后逸为野生,进而泛滥成灾的外来杂草.在较系统介绍了马缨丹的形态特征、全球入侵状况及危害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其入侵力(适应力、繁殖力极强,竞争力强,易形成优势种群、多种生物型)、生境的可入侵性(气候特征、空生态位的存在、天敌的缺乏)以及人类活动和干扰的影响等3方面分析了其入侵成功的原因,还对马缨丹入侵机理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展望.
引用
收藏
页码:87 / 9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1]   外来入侵种加拿大一枝黄花及其伴生植物光合特性研究 [J].
胡天印 ;
方芳 ;
郭水良 ;
蒋华伟 .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7, (04) :379-386
[2]   从生态学角度对生物入侵的思考 [J].
达良俊 ;
田志慧 ;
王晨曦 ;
王娟 .
自然杂志, 2007, (03) :152-158+167+189
[3]   云南临沧地区公路两侧紫茎泽兰分布格局 [J].
张黎 ;
马友鑫 ;
李红梅 ;
刘文俊 ;
曹智伟 ;
张强 .
生态环境, 2007, (02) :516-522
[4]   海南外来入侵植物的危害、入侵机制与防治对策 [J].
阚丽艳 ;
谢贵水 ;
安锋 .
热带农业科学, 2007, (01) :61-66+72
[5]   云南外来入侵植物研究 [J].
丁莉 ;
杜凡 ;
张大才 .
西部林业科学, 2006, (04) :98-103+108
[6]   生物入侵机理研究进展 [J].
曹建华 ;
蒋菊生 ;
安峰 .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2006, (03) :52-58
[7]   马缨丹及其酚类化合物对水葫芦生长的抑制作用 [J].
易振 ;
张茂新 ;
凌冰 ;
徐迪 ;
叶景中 .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09) :1637-1640
[8]   外来植物的入侵机制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J].
马晔 ;
沈珍瑶 .
生态学杂志, 2006, (08) :983-988
[9]   云南的外来入侵植物 [J].
徐成东 ;
陆树刚 .
广西植物, 2006, (03) :227-234
[10]   外来植物成功入侵的生物学特征 [J].
史刚荣 ;
马成仓 .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04) :4727-4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