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四川稻作分区的进一步探讨

被引:5
作者
张洪松
尹升华
黄泽林
机构
[1] 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关键词
水稻; 稻作区划; 聚类分析; 四川省;
D O I
10.16213/j.cnki.scjas.1991.03.001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应用聚类分析方法,按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对稻作生产及其栽培措施效果影响相似性的原则,把四川划分为六个稻作区.a.盆南丘陵长暖季伏旱双季稻作区;b.盆东平行岭谷高温伏旱单、双季稻作区;C.盆中丘陵多旱夏热一季稻作区;d.盆西平原春夏旱微热一季稻作区;e.盆周山地冷凉早中熟一季稻作区;f.川西南中山宽谷亚热带偏干单、双季稻作区.在对分区结果进行讨论分析的基础上,对各稻作区的资源特点、生产现状进行了评述.为分区研究建立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分类指导水稻生产提供了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 / 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中国水稻种植区划.[M].中国水稻研究所主编;.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2]  
重庆市综合农业区划.[M].王国经主编;.重庆出版社.1988,
[3]  
农业气候区划及其方法.[M].丘宝剑;卢其光 编著.科学出版社.1987,
[4]  
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业气候区划论文集.[M].全国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业气候区划研究协作组 编.气象出版社.1986,
[5]  
农业试验统计模型和BASIC程序.[M].张全德;胡秉民 编著.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6]   四川省再生稻种植区划初探附视频 [J].
李实■ ;
杨明均 ;
崔明新 .
西南农业学报, 1989, (02) :1-6
[7]   江浙沪大麦品种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 [J].
莫惠栋 ;
顾世梁 .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03) :2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