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雾霾治理评价与政策路径研究:以长三角为例

被引:30
作者
陈诗一 [1 ]
王建民 [1 ,2 ]
机构
[1]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2] 安徽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雾霾治理; 指数开发; 路径创新; 利益相关主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X823 [大气评价];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雾霾污染是目前我国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但当前中国的雾霾治理还缺乏科学的评价工具,单一的政府治理模式也亟待创新。针对我国城市雾霾污染治理问题,本文首先界定了城市雾霾治理指数的内涵,并基于DPSIR模型构建了城市雾霾治理测度指数。在此基础上,选择上海、南京、无锡、杭州等12个环保部重点监测的长三角城市为样本,对其2007—2016年期间的雾霾治理指数进行测度和实证分析。测度结果显示:(1)样本城市中,上海在2016年略大于0.7,达到了优等级,南通、绍兴大部分年份低于0.5,处于差的水平,其它样本城市大部分年份在0.50.6之间,处于中等水平,整体治理水平不高;(2)上海DPSIR各维度雾霾治理指数显示,雾霾治理的驱动力(D)曲折上升、压力(P)逐渐减轻、状态(S)稳定趋好、影响(I)力弱化、响应(R)能力亟待改进;(3)从利益相关主体对上海雾霾治理的贡献来看,企业主体和政府主体的贡献稳定上升,贡献大,公众主体在雾霾治理中贡献较小,其他主体的贡献不稳定。以城市雾霾治理指数作为治理工具,从创建雾霾治理指数信息共享平台、建立测度指标影响路径关系图、明确利益相关主体的治理责任、完善雾霾治理指数运用机制四个方面提出治理政策措施,以创新我国城市雾霾治理模式与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71 / 8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21]   中国资源配置效率动态演化——纳入能源要素的新视角 [J].
陈诗一 ;
陈登科 .
中国社会科学, 2017, (04) :67-83+206
[22]   基于主成分回归法的雾霾影响因素计量分析 [J].
马成文 ;
徐娜娜 .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9 (01) :21-24
[23]   雾霾污染的城市间动态关联及其成因研究 [J].
刘华军 ;
孙亚男 ;
陈明华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 27 (03) :74-81
[24]   生态文明视角下雾霾治理的博弈分析 [J].
邹伟进 ;
刘万里 .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 44 (05) :30-35
[25]   双赢目标约束下中国能源结构调整测算 [J].
王建民 ;
杨文培 ;
杨力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 26 (03) :27-36
[26]   政府雾霾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J].
刘海英 ;
张秀秀 .
环境保护, 2015, (Z1) :58-61
[27]   我国碳减排利益相关者界定与分类 [J].
王建民 ;
王传旭 ;
杨力 .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6 (05) :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