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医学社团——博医会

被引:6
作者
刘远明
机构
[1] 广州医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院
关键词
博医会; 中华医学会; 医学传教士;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 [医药、卫生];
学科分类号
10 ;
摘要
从17世纪下半叶起,西欧相继出现了柏林皇家医学会、巴黎外科学会、爱丁堡和伦敦医学会等医学团体,它们通过举办会议,编辑期刊,极大地推动了当时欧洲医学的进步。19世纪末期,西方在华医学传教十为了更好地进行医学传教及医学教育工作,借鉴西方的医学社团制度,成立了"中国博医会"。"博医会"致力从事医学名词的统一与标准化、教会医院与医学教育、中国本土疾病的研究和公共卫生4方面的工作,极大地促进了西医学在中国的传播。由于"博医会"规定非宗教服务人十不得成为正式会员,致使许多学者无法入会,再加之海外中国医学留学生陆续回国,本土西医学者自主传播西医的意识不断增强。于是,上海医学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和中华民国医药学会等本土西医社团陆续成立。其中,中华医学会成立于1915年。由于部分成员来自"博医会",因此其在组织结构、功能、运行机制,以及主要事业和期刊杂志的编辑出版等方面都直接或间接借鉴了"博医会"。从这一意义而言,"博医会"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医学社团的"样板"。
引用
收藏
页码:221 / 22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博济医院百年.[M].(美) 嘉惠霖; 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
[2]  
德贞传.[M].高晞; 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3]  
科学的欧洲.[M].(法) 布莱; 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4]  
中国近代疾病社会史.[M].张大庆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
[5]  
中国医学通史.[M].邓铁涛;程之范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6]  
杨念群自选集.[M].杨念群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7]  
中外医学文化交流史.[M].马伯英等著;.文汇出版社.1993,
[8]  
剑桥中国晚清史.[M].[美]费正清;[美]刘广京 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译室 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10]   早期医学名词统一工作:博医会的努力和影响 [J].
张大庆 .
中华医史杂志, 1994, (01) :15-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