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肩星天牛种组研究现状

被引:2
作者
吴蔚文
陈斌
机构
[1] 西南农业大学植保系
关键词
光肩星天牛; 黄斑星天牛; 四川星天牛; 蓝角星天牛; 台湾星天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68 [昆虫生态学和昆虫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评述了我国光肩星天牛种组种类的外部形态和外生殖器主要鉴别特征、寄主、地理分布、起源及其演化。光肩星天牛主要分布在山西吕粱山、太行山以东的广大平原地区 ,寄主广泛 ,主要有榆、复叶槭、杨、柳、五角枫等。黄斑星天牛主要分布在秦岭以北 ,山西吕粱山、太行山以西的陕甘宁地区 ,向东已扩展到河南、河北 ;主要危害杨树 ,也为害柳、榆。四川星天牛主要分布于秦岭以南的云、贵、川地区 ,主要危害柳树 ;在这里至今还没有发现光肩星天牛和黄斑星天牛。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光肩星天牛和黄斑星天牛杂交研究 [J].
高瑞桐 ;
王保德 ;
李国宏 ;
RichardReardon ;
吴云 ;
运虎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0, (03) :23-26
[2]   我国杨树天牛研究的主要成就、问题及展望 [J].
骆有庆 ;
黄竞芳 ;
李建光 .
昆虫知识, 2000, (02) :116-122
[3]   光肩星天牛和黄斑星天牛混合种群的显微特征比较 [J].
骆有庆 ;
黄少鸣 ;
赵楠 ;
李建光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0, (01) :56-60+106
[4]   光肩星天牛的人工饲养(Ⅰ) [J].
赵军 ;
小仓信夫 ;
矶野昌弘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9, (04) :58-61
[5]   中国的光肩星天牛类群 [J].
吴蔚文 ;
蒋书楠 .
昆虫学报, 1998, (03) :62-68
[6]   青海省黄斑星天牛发生危害现状及防治对策 [J].
祁承德 .
青海农林科技, 1998, (01) :39-40
[7]   光肩星天牛与黄斑星天牛交配试验初报 [J].
郎杏茹 ;
孙普 ;
吴建宁 ;
张娟 .
西北林学院学报, 1997, (S1) :58-60
[8]   光肩星天牛与黄斑星天牛幼虫消化道外形比较 [J].
周嘉熹,张克斌 .
西北林学院学报, 1995, (02) :71-73
[9]   黄斑星天牛和光肩星天牛幼虫两种同功酶的测定 [J].
周嘉熹,杨雪彦,崔敏,樊俊杰 .
西北林学院学报, 1995, (02) :67-70
[10]   黄斑星天牛人工饲料研究 [J].
张克斌 ;
胡木林 .
林业科学, 1993, (03) :227-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