绰墩遗址古水稻土孢粉学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13
作者
李春海 [1 ]
章钢娅 [2 ]
杨林章 [2 ]
林先贵 [2 ]
胡正义 [2 ]
董元华 [2 ]
曹志洪 [2 ]
郑云飞 [3 ]
丁金龙 [4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2]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苏州博物馆
关键词
孢粉分析; 植硅体分析; 古水稻土; 新石器时代; 长江三角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09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自1998年以来,绰墩遗址发现了大量的马家浜时期的水稻田。对遗址Ⅵ工作区两个剖面P01和P03进行植硅体和孢粉分析,P01的植硅体分析结果显示在马家浜文化中晚期、马桥文化时期、宋代直至现代,研究点都有水稻生长。孢粉分析还显示,在植硅体浓度较高土壤沉积物中,水生植物花粉在整个孢粉谱中所占比例较小,与现代水田相似。这表明,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在种植水稻过程中可能已将杂草除去。绰墩遗址孢粉分析的结果可能为判断古水稻土提供一个有效的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452 / 46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从广富林遗址中的植硅体组合特征看先民农耕发展 [J].
张玉兰 ;
张敏斌 ;
宋建 .
科学通报, 2003, (01) :96-99
[2]   广富林遗址考古新发现及先人生活环境探析 [J].
张玉兰 ;
宋建 ;
吕炳全 .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12) :1454-1457
[3]   江苏省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陶器的植物蛋白石分析 [J].
宇田津彻朗 ;
邹厚本 ;
藤原宏志 ;
汤陵华 ;
王才林 ;
孙加祥 .
农业考古, 1999, (01) :36-45
[4]   草鞋山遗址各文化层植物蛋白石的试分析 [J].
孙加祥 ;
汤陵华 ;
宇田津徹朗 ;
邹江石 ;
李民昌 ;
谷建祥 ;
邹厚本 .
江苏农业科学, 1999, (01) :17-19+41
[5]   对草鞋山遗址马家浜文化时期稻作农业的初步认识 [J].
谷建祥,邹厚本,李民昌,汤陵华,丁金龙,姚勤德 .
东南文化, 1998, (03)
[6]   太湖地区环境考古 [J].
陈中原 ;
洪雪晴 ;
李山 ;
王露 ;
史晓明 .
地理学报, 1997, (02) :37-43
[7]   上海马桥遗址孢粉组合及先人活动环境分析 [J].
李珍 ;
封卫青 ;
杨振京 .
同济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6, (02) :69-75
[8]   上海马桥遗址孢粉组合及先人活动环境分析 [J].
李珍 ;
封卫青 ;
杨振京 .
同济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6, (02) :69-75
[9]   上海地区全新世植被、环境演替与古人类活动关系探讨 [J].
王开发,张玉兰,封卫青,黄宣佩,张明华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6, (01) :1-4
[10]   福泉山考古遗址孢粉组合与先人活动环境分析 [J].
封卫青 .
上海地质, 1994, (01) :4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