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麦草对苯并[a]芘污染土壤的根际修复及其酶学机理研究

被引:33
作者
刘世亮 [1 ]
骆永明 [2 ]
丁克强 [2 ]
李华 [2 ]
吴龙华 [2 ]
机构
[1]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和环境生物修复研究中心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植物修复; 黑麦草; 多环芳烃; 苯并[a]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3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2803 ; 120405 ;
摘要
采用室内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对多环芳烃苯并[a]芘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结果表明,土壤中苯并[a]芘的可提取态浓度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少,黑麦草加快了土壤中可提取态苯并[a]芘浓度的减少,提高了苯并[a]芘在土壤中的降解率,在1、10、50mg·kg-1苯并[a]芘处理浓度下,黑麦草生长土壤中苯并[a]芘的降解率分别达90.3%、87.5%、78.6%;而没有黑麦草生长土壤中苯并[a]芘的降解率则为79.3%、66.4%、55.6%。黑麦草根系增强了土壤中多酚氧化酶和脱氢酶的活性以及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碳的含量,从而提高植物对苯并[a]芘的降解率。植物的地上部也可积累少量苯并[a]芘,但植物对苯并[a]芘的吸收不是黑麦草对其修复的主要机制。土壤自身具有修复苯并[a]芘的潜能,种植黑麦草具有强化土壤修复苯并[a]芘污染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526 / 53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玉米对土壤中菲芘修复作用的初步研究 [J].
徐圣友 ;
陈英旭 ;
林琦 ;
吴伟祥 ;
王冬 ;
薛生国 ;
沈超峰 .
土壤学报, 2006, (02) :226-232
[2]   多环芳烃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研究进展 [J].
葛成军 ;
俞花美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6, (01) :162-165
[3]   一株高效菲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条件研究 [J].
周乐 ;
盛下放 ;
张士晋 ;
刘静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12) :2399-2402
[4]   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强化方法 [J].
程国玲 ;
李培军 ;
王凤友 ;
郭伟 ;
蔺昕 ;
巩宗强 ;
宫旋 .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5, (06) :1-6
[5]   全国多环芳烃年排放量估算 [J].
许姗姗 ;
刘文新 ;
陶澍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5, (03) :476-479
[6]   黑麦草对菲污染土壤修复的初步研究 [J].
丁克强 ;
骆永明 ;
刘世亮 ;
李振高 .
土壤, 2002, (04) :233-236
[7]   地膜覆盖玉米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J].
张成娥 ;
梁银丽 ;
贺秀斌 .
生态学报, 2002, (04) :508-512
[8]   污染土壤中苯并(a)芘的微生物降解 [J].
李培军 ;
许华夏 ;
张春桂 ;
宋玉芳 ;
任丽萍 .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1, (05) :37-40
[9]   土壤、植物样品中多环芳烃(PAHs)分析方法研究 [J].
宋玉芳 ;
区自清 ;
孙铁珩 .
应用生态学报, 1995, (01) :92-96
[10]   真菌产黄青霉(Pcnioillium Chrysogonum)对致癌物质苯并(a)芘[B(a)P]的氧化 [J].
刘期松 ;
张春桂 ;
杨桂芬 ;
姜晴楠 ;
许立新 ;
鲍子平 .
环境科学学报, 1983, (01) :3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