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101
作者
李友军 [1 ]
吴金芝 [1 ]
黄明 [1 ]
姚宇卿 [2 ]
张灿军 [2 ]
蔡典雄 [3 ]
金轲 [3 ]
机构
[1] 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
[2] 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3] 中国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光合特性;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耕作方式; 小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在豫西丘陵旱作条件下,对少耕、免耕覆盖、深松覆盖、一年两熟和传统耕作5种耕作处理的冬小麦旗叶光合、荧光特性和产量、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免耕覆盖和深松覆盖灌浆中后期小麦旗叶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明显高于传统耕作,且有较高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比值和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比值;开花期免耕覆盖和深松覆盖光化学猝灭系数、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和光化学效率值较传统耕作高,光抑制程度较传统耕作小;灌浆中期免耕覆盖和深松覆盖净光合速率略低于传统耕作,分别为传统耕作的96.4%和99.7%,但差异不显著。免耕覆盖和深松覆盖小麦生育期间耗水量较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与传统耕作相比,产量增加19.3%和9.4%,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7.5%和8.5%。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4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不同耕作方式对豫西旱区坡耕地水肥利用与流失的影响 [J].
李友军 ;
黄明 ;
吴金芝 ;
姚宇卿 ;
吕军杰 .
水土保持学报, 2006, (02) :42-45+101
[2]   残茬覆盖与耕作方式对土壤性状及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J].
付国占 ;
李潮海 ;
王俊忠 ;
王振林 ;
曹鸿鸣 ;
焦念元 ;
陈明灿 .
农业工程学报, 2005, (01) :52-56
[3]   花后干旱和渍水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和物质运转的影响 [J].
姜东 ;
谢祝捷 ;
曹卫星 ;
戴廷波 ;
荆奇 .
作物学报, 2004, (02) :175-182
[4]   长期施氮对旱地小麦灌浆期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J].
张雷明 ;
上官周平 ;
毛明策 ;
于贵端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5) :695-698
[5]   干旱、CO2和温度升高对春小麦光合、蒸发蒸腾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J].
廖建雄 ;
王根轩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05) :547-550
[6]   限水灌溉对冬小麦旗叶某些光合特性的影响 [J].
张其德 ;
刘合芹 ;
张建华 ;
李建民 .
作物学报, 2000, (06) :869-873
[7]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意义及讨论 [J].
张守仁 .
植物学通报, 1999, (04) :444-448
[8]  
邹琦 主编.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指导[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9]  
郑丕尧主编.作物生理学导论[M].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