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外部学者参与群体性事件治理的要素分析
被引:3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徐超
机构
:
[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来源
:
知识经济
|
2011年
/ 11期
关键词
:
群体性事件;
外部学者;
要素;
D O I
:
10.15880/j.cnki.zsjj.2011.11.055
中图分类号
:
D631.4 [治安工作];
学科分类号
:
030603 ;
0838 ;
摘要
:
不断增长的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影响当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然而学界对除政府以外的其他社会主体参与群体性事件治理的研究仍显匮乏。从对已有的案例分析来看,外部学者作为具有专业知识和技术优势的社会主体,其对群体性事件治理的参与已日渐成熟并渐趋模式化,而外部学者成功参与群体性事件治理的要素有四点:(1)与受损群体和政府的紧密结合;(2)高资质高层次的专家资源;(3)果决迅速的专家行动;(4)一定程度的体制内影响力;而外部学者对受损群体和政府官员主观或客观上的误导将会增加群体性事件治理的难度,对事件的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60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信访工作:将“群体性事件”消弭于未萌期
[J].
邵道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
邵道生
.
廉政瞭望,
2005,
(09)
:14
-15
[2]
我国现阶段农村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原因
[J].
于建嵘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于建嵘
.
中国农村观察,
2003,
(06)
:75
-78
[3]
网络民主十三论:"网络民意冲击波"[E]. 邵道生. http://guancha.grnw.cn/content/2009-06/09/content9316622.htm .
←
1
→
共 3 条
[1]
信访工作:将“群体性事件”消弭于未萌期
[J].
邵道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
邵道生
.
廉政瞭望,
2005,
(09)
:14
-15
[2]
我国现阶段农村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原因
[J].
于建嵘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于建嵘
.
中国农村观察,
2003,
(06)
:75
-78
[3]
网络民主十三论:"网络民意冲击波"[E]. 邵道生. http://guancha.grnw.cn/content/2009-06/09/content9316622.htm .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