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补语”问题

被引:19
作者
沈家煊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关键词
补语; 宾语; 次级谓语; 后置状语; 动词; 名词;
D O I
10.13724/j.cnki.ctiw.2010.04.002
中图分类号
H146 [近代、现代语法];
学科分类号
0501 ; 050103 ;
摘要
汉语的"补语"之所以成为问题,不在它跟西方语法学的complement不一致,而在我们没有摆脱印欧语的观念,过分看重名词和动词的对立,认定"名词性词语只充当宾语不充当补语"。本文梳理现有的两个解决汉语"补语问题"的方案存在的问题,指出"补语问题"的要害在于:把动词后表事物的成分不管是动作对象还是动作结果一律叫"宾语",而对动词后表性状的成分则区别对待,把表动作对象的还叫宾语,把表动作结果的分出来叫"补语",这使得汉语语法体系在逻辑上缺乏自洽性。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取消"宾语"这顶帽子,保留"补语"这顶帽子,原来的宾语改戴"补语"帽,原来的补语可以仍然戴"补语"帽,不用改戴"后置状语"和"次级谓语"之类的帽子,改戴那两顶帽子只是用另一种印欧语眼光替换前一种印欧语眼光而已。
引用
收藏
页码:435 / 44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1]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 - 商务印书馆 , 吕叔湘 著, 1979
[12]  
评"介词结构作补语" .2 宋玉柱. 语文战线 .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