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4.11”两个强降雹超级单体特征分析

被引:46
作者
陈秋萍 [1 ]
陈齐川 [1 ]
冯晋勤 [2 ]
黄铃光 [1 ]
机构
[1] 福建省气象台
[2] 福建省龙岩市气象局
关键词
超级单体; 中气旋; 三体散射; 垂直风切变; 相对风暴螺旋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2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自动站资料、新一代天气雷达和风廓线雷达等资料,对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中两个强风暴单体的形势背景、强对流发生条件、强风暴单体演变及结构特征、风暴异同点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本次强对流过程是发生在强的垂直风切变条件下;高层冷平流降温减湿、低层暖平流增温增湿的对流不稳定层结,高CAPE值为强对流发生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能量条件;上干下湿的水汽分布有利于冰雹、雷暴大风的产生;适宜的0℃、-20℃层高度使此次过程地面以降雹为主;地面倒槽低压、辐合线及低层锋区的南压是这次强对流天气的触发因子。(2)两个强降雹单体雷达回波共同特征是降大雹前均出现了三体散射长钉回波,弱回波区,回波强度强,VIL密度均大于4 kg·m-3,成熟阶段均右偏高空风约30°。(3)长生命史超级单体风暴Ⅱ的中气旋维持2个多小时,它保证了一支强上升气流支撑空中大冰雹的增长,维持了雷暴的持续发展,使其生命史长达近6 h,同时也存在前侧、后侧入流缺口,反映了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共存的风暴动力特征,其高层辐散更强,移动路径东略偏南且移向稳定,平均右偏高空风约28°,移速均匀为14 m·s-1;超级单体风暴Ⅰ的中气旋维持时间仅十几分钟,且处于弱中气旋的下限,其高层辐散和上升气流更弱,风暴生命史更短,移动路径东略偏北,除成熟阶段外右偏高空风10°20°。这些差异与产生风暴的环境条件如垂直风切变、垂直涡度等存在差异有密切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3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非超级单体龙卷风暴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特征及预警 [J].
刁秀广 ;
万明波 ;
高留喜 ;
孟宪贵 .
气象, 2014, 40 (06) :668-677
[2]   2012年4月广东左移和飑线内超级单体的环境条件和结构对比分析 [J].
伍志方 ;
庞古乾 ;
贺汉青 ;
叶爱芬 ;
刘运策 .
气象, 2014, 40 (06) :655-667
[3]   桂西北一次超级单体风暴过程的分析 [J].
农孟松 ;
祁丽燕 ;
黄海洪 ;
邓汝伊 ;
班荣贵 .
气象, 2011, 37 (12) :1519-1525
[4]   黔西南州一次分裂型超级单体风暴环境条件和回波结构分析 [J].
陈晓燕 ;
付琼 ;
岑启林 ;
张辉 .
气象, 2011, 37 (04) :423-431
[5]   利用探空资料判别北京地区夏季强对流的天气类别 [J].
雷蕾 ;
孙继松 ;
魏东 .
气象, 2011, 37 (02) :136-141
[6]   边界层辐合线在局地强风暴临近预警中的应用 [J].
刁秀广 ;
车军辉 ;
李静 ;
朱君鉴 .
气象, 2009, 35 (02) :29-33+131
[7]   一次伴随强烈龙卷的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研究 [J].
俞小鼎 ;
郑媛媛 ;
廖玉芳 ;
姚叶青 ;
方翀 .
大气科学 , 2008, (03) :508-522
[8]   安徽一次强烈龙卷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分析 [J].
俞小鼎 ;
郑媛媛 ;
张爱民 ;
姚叶青 ;
方翀 .
高原气象 , 2006, (05) :914-924
[9]   一次典型超级单体风暴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分析 [J].
郑媛媛 ;
俞小鼎 ;
方翀 ;
鲍文中 ;
谢亦峰 ;
周昆 ;
陆大春 ;
刘勇 .
气象学报, 2004, (03) :317-328
[10]  
多普勒天气雷达原理与业务应用[M]. 气象出版社 , 俞小鼎[等]编著,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