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城市空间内在经济联系分析

被引:2
作者
张嘉桐
吕芳
机构
[1] 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城市经济联系; 城市流强度; 城市间相互作用强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9.9 [中国经济地理];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020103 ;
摘要
基于城市流强度模型和城市间相互作用模型,将辽宁省14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对各城市的内在经济联系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得出下列结论:①全省整体集聚和辐射作用较强,现已形成"沈阳—大连"双强局面和"沈阳—阜新"两极分化现象;②城市内部产业各部门分配差异较大导致经济发展不均衡;③大部分城市的对外综合服务能力与总体经济实力两者之间不协调统一;④空间结构分布上形成以沈阳为中心的中心外围结构。
引用
收藏
页码:476 / 48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辽宁沿海经济带成长中的经济与环境协调问题 [J].
关伟 ;
代涛 .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6 (03) :423-427
[2]   我国门户型中心城市流强度比较分析及能级提升 [J].
李程骅 ;
陈燕 .
上海经济研究, 2012, 24 (09) :30-42+54
[3]   中原经济区城市内在经济联系分析 [J].
赵林 ;
韩增林 ;
马慧强 .
经济地理, 2012, 32 (03) :57-62+8
[4]   我国不同区域城市空间联系的差异分析 [J].
郭建科 ;
韩增林 ;
耿雅冬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2, 31 (01) :40-44
[5]   基于ESDA的辽宁省县际经济差异时空分析 [J].
关伟 ;
朱海飞 .
地理研究, 2011, 30 (11) :2008-2016
[6]   江淮城市群空间联系及整合模式 [J].
李俊峰 ;
焦华富 .
地理研究, 2010, 29 (03) :535-544
[7]   辽中南城市群内在功能联系及优化建议 [J].
李平 ;
佟连军 ;
邓丽君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9, 28 (06) :42-45+57
[8]   “十五”时期环渤海城市群经济联系分析 [J].
姜博 ;
修春亮 ;
赵映慧 .
地理科学, 2009, 29 (03) :347-352
[9]   黑龙江省东部城市密集区城市流强度分析 [J].
曹红阳 ;
王士君 .
人文地理, 2007, (02) :81-86
[10]   武汉都市圈经济联系的空间结构 [J].
刘承良 ;
余瑞林 ;
熊剑平 ;
朱俊林 ;
张红 .
地理研究, 2007, (01) :197-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