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46
作者
颜梅春
王元超
机构
[1] 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评价; 进展与展望;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2.10.023
中图分类号
X826 [生物评价、生态评价];
学科分类号
1402 ;
摘要
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已成为当前人民保障生活质量的迫切需求,进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生态建设和保护环境的重要基础工作。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①形式方面:20年来国际国内在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且10年来加速上升,研究成果主要以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和专著等媒介展现。②内容方面:同期相比,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各专题如水环境、气环境和土壤环境的分析及某些典型的区域问题解决。我国虽起步稍晚,在国家和省部级政府的倡导与支持下发展迅速且紧跟国际前沿,以基础和应用研究、工程技术、政策指导和行业技术指导等为导向,体现出服务于经济发展、注重实践和方法创新的特色。③手段方面: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高技术手段在环境质量评价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发达国家更着重于环境因素的深入定量分析遥感反演,发展中国家更着重于宏观层面上的信息获取和综合质量评价应用。④内涵方面:现有的工作可归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生态环境遥感信息获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不同尺度对象的评价、评价技术手段和方法模型探索以及评价思路视野目标几个侧重面。⑤局限方面:通过纵观近期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分析,总结出现阶段的局限主要体现在评价指标选择偏主观、评价模型偏模糊、评价对象对象尺度和属性认识偏笼统和定量遥感信息的应用不足等问题。⑥展望方面:建议今后的研究多注重于人口数量和结构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各指标因素间的内在联系与影响机理、充分发掘和利用遥感定量信息、评价模型基于时代经济特色和对象客观条件和功能的理想值参照等,以期待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工作的效率和深度。
引用
收藏
页码:1781 / 178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城市生态住区基本理论构建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宁艳杰.北京林业大学.2006, 01
[2]   基于生态位的山地农村居民点适宜度评价 [J].
秦天天 ;
齐伟 ;
李云强 ;
曲衍波 .
生态学报, 2012, 32 (16) :5175-5183
[3]   基于景观格局的城市热岛研究进展 [J].
陈爱莲 ;
孙然好 ;
陈利顶 .
生态学报, 2012, 32 (14) :4553-4565
[4]   1996—2008年广东省城市化进程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分析 [J].
秦钟 ;
章家恩 ;
骆世明 ;
张锦 ;
李韵 .
生态科学, 2012, (01) :43-48
[5]   环渤海五省市生态风险评价 [J].
卢亚灵 ;
徐丽芬 ;
马宗文 ;
颜磊 ;
许学工 .
生态学杂志, 2012, 31 (01) :227-234
[6]   卫星遥感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进展、问题及对策 [J].
杨一鹏 ;
韩福丽 ;
王桥 ;
蒋卫国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1, 27 (06) :84-89
[7]   中国环保模范城市生态效率评价 [J].
尹科 ;
王如松 ;
姚亮 ;
梁菁 .
生态学报, 2011, 31 (19) :5588-5598
[8]   城市生态用地的空间结构及其生态系统服务动态演变——以常州市为例 [J].
李锋 ;
叶亚平 ;
宋博文 ;
王如松 .
生态学报, 2011, 31 (19) :5623-5631
[9]   生态社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展 [J].
周传斌 ;
戴欣 ;
王如松 ;
黄锦楼 .
生态学报, 2011, 31 (16) :4749-4759
[10]   区域适度人口规模与人口合理分布研究——以重庆为例 [J].
曾祥旭 ;
陈卓 .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20 (04) :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