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皂苷Rg3对人肺鳞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及VEGF bFGF表达的影响

被引:9
作者
王鑫 [1 ]
李克 [1 ]
林娜 [1 ]
樊青霞 [1 ]
郑玉玲 [2 ]
机构
[1]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
[2] 河南中医学院
关键词
肺鳞癌; 人参皂苷Rg3; 移植瘤; VEGF; bFGF;
D O I
10.13192/j.ljtcm.2010.02.172.wangx.092
中图分类号
R734.2 [肺肿瘤];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3对人肺鳞癌SK-MES-1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及血管生成相关因子VEGF、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皮下种植SK-MES-1细胞建立人肺鳞癌裸鼠移植瘤模型,成瘤后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生理盐水,0.5ml.d-1)、低剂量Rg3组(0.5mg·kg-1.d-1)、中剂量Rg3组(1mg·kg-1.d-1)和高剂量Rg3组(2mg·kg-1.d-1),每日灌胃1次,共28次。测量各组裸鼠移植瘤体积,光镜下观察移植瘤组织的形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法研究裸鼠移植瘤组织VEGF、bFGF的表达变化。结果:人参皂苷Rg3可显著抑制移植瘤的生长,各实验组抑瘤率分别达到41.47%、61.29%和80.14%,与对照组相比,肿瘤生长明显受抑,且具有剂量依赖性,各实验组移植瘤体积与对照组间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Rg3能够抑制移植瘤VEGF、bFGFmRNA和蛋白表达,具有剂量依赖性,各实验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参皂苷Rg3具有显著的抗肺鳞癌移植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VEGF、bFGF表达有关。人参皂苷Rg3作为一种新的抗肺鳞癌药物,其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359 / 36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食管鳞癌组织中RECK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J].
李晟磊 ;
刘宗文 ;
赵秋民 ;
于金霞 ;
赵志华 ;
高冬玲 ;
庞霞 ;
陈奎生 ;
张云汉 .
中国肿瘤临床, 2007, (22) :1280-1282+1286
[2]   20(R)-人参皂甙Rg3对大鼠肝癌细胞的作用 [J].
李肖 ;
官泳松 ;
周翔平 ;
孙龙 ;
刘源 ;
贺庆 ;
富力 ;
毛咏秋 .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 (02) :217-220
[3]  
The prognostic molecular marker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 Lun-Xiu Qin Zhao-You Tang,Liver Cancer Institute and Zhongshan Hospital,Fudan University,Shanghai,China.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02(03)
[4]   人参皂甙Rg3对荷卵巢癌的严重联合免疫缺陷鼠的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的研究 [J].
潘子民 ;
叶大风 ;
谢幸 ;
陈怀增 ;
吕卫国 .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2, (04) :38-41+69
[5]   20(R)-人参皂甙Rg3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J].
.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01, (01) :81-82
[6]   人参皂甙Rg3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研究 [J].
高勇 ;
王杰军 ;
许青 ;
叶琴琴 ;
郭静 ;
耿怀成 .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1, (01) :40-42
[7]   爱康胶囊I期临床试验研究 [J].
张培彤 ;
朴炳奎 ;
富力 ;
赵福秀 ;
鲁歧 .
中国新药杂志, 1999, (05) :42-44
[8]   人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J].
窦德强 ;
靳玲 ;
陈英杰 .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1999, (02) :76-81
[9]  
Red American Ginseng: Ginsenoside Constituents and Antiproliferative Activities of Heat-Processed Panax quinquefolius Roots[J] . Chong-Zhi Wang,Han Aung,Ming Ni,Ji-An Wu,Robin Tong,Sheila Wicks,Tong-Chuan He,Chun-Su Yuan.Planta Med . 2007 (07)
[10]   Effects of ginsenosides Rg3 and Rh2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prostate cancer cells [J].
Kim, HS ;
Lee, EH ;
Ko, SR ;
Choi, KJ ;
Park, JH ;
Im, DS .
ARCHIVES OF PHARMACAL RESEARCH, 2004, 27 (04) :429-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