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教师群体的婚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由河南省某地市分层抽取2所大学、3所高中、4所初中、3所小学的已婚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04份。采用0LSON婚姻质量问卷(共12个因子,每一条目均采用1~5分5级评分制,评分高提示婚姻质量好。)评估教师的婚姻质量。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共10个症状因素,0~4级5级评分,得分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差。)评估教师的症状情况。采用抑郁量表(SDS)(由20个条目,按1~4级评分。评分越高,抑郁程度越重。)评估患者调查者的抑郁情况。结果:①不同类型学校教师的婚姻质量:高中、初中和小学教师的婚姻质量总分高于大学教师。初中教师的婚姻质量总分明显高于大学教师,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大学教师的SCL-90总分高于高中、初中和小学教师,以过分理想、解决冲突、经济安排、性生活、亲友关系、角色平等和信仰一致七因子方面呈现出心理问题较多的趋势。②不同性别教师的婚姻质量:男性婚姻质量总分明显低于女性(t=-3.841,P<0.05)。③回归分析结果:性生活、经济安排两个因素进入方程,成为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两个重要因素。④因子分析结果:4个因素的特征值大于1,解释了总方差的69.843%。⑤系统聚类分析结果:第一个因子心理健康和第四个因子客观条件性成为一类;第三个因子夫妻婚姻适应性和婚姻评价性为一类。结论:大学教师婚姻质量评分低于中小学教师;男性教师群体婚姻质量总体评价较低,女性教师的婚姻质量满意度高于男性;高职称的教师性生活满意度最差,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教师婚姻质量也是满意的;性生活、经济条件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是出现抑郁情绪的主要原因,而抑郁情绪又对自己的婚姻质量进行负性评价。因此,影响教师婚姻质量的因子主要是心理健康水平、夫妻关系的适应性、婚姻的评价及外部的客观条件性这四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