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平原水氮优化条件下不同种植制度产量、水氮利用及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11
作者
刘明
陶洪斌
王璞
吕丽华
张雅杰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农业部作物栽培与耕作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种植制度; 水分平衡; 水分利用效率; 氮肥利用效率; 土壤硝态氮残留; 经济效益;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S512.11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为解决华北平原当前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水资源供求不平衡和氮肥残留过高而导致的环境问题,在华北平原黑龙港流域中部中国农业大学吴桥试验站设置了水氮优化措施下3种种植制度: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冬小麦-夏玉米-春玉米两年三熟制和春玉米一年一熟制轮作体系,2年的大田对比试验,以在同一水氮供应标准下对不同种植制度的产量和水氮效应进行定量化分析和评估。结果表明:一年两熟制有较高的物质生产能力,2年总产量为28 783 kg/hm2,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最高,但耗水量过大,仍有27.1%的耗水需由地下水补充,氮肥利用效率仅为78 kg/(kg/hm2),显著低于其他2种种植制度;一年一熟制减少了总耗水量,生育期内降雨满足可满足总耗水量的89.2%,但2年总产量仅为15 775 kg/hm2,总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纯收入较一年两熟制分别减少27.3%、30.7%和57.2%,氮肥利用效率提高98.7%;两年三熟制产量为22 130 kg/hm2,生育期内降雨量可满足总耗水量的80.4%,总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纯收入较一年两熟制分别减少12.0%、15.8%和21.9%,氮肥利用效率提高32.1%,能够兼顾粮食安全和环境效应,相对而言是较为理想的种植制度选择。本试验中硝态氮残留量受气候条件影响较为显著。春玉米的高产栽培条件有待进一步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1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豫东村级农业生态系统能流和养分循环特征 [J].
赵鹏 ;
马新明 ;
陈阜 ;
郭文英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7, (06) :746-748
[2]   大蒜、玉米带田套种气候资源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研究 [J].
姚小英 ;
王润元 ;
蒲金涌 ;
朱恩超 ;
段金省 ;
朱拥军 ;
马杰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7, (02) :239-242
[3]   实地氮肥管理对寒地水稻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J].
彭显龙 ;
刘元英 ;
罗盛国 ;
范立春 ;
宋添星 ;
郭艳文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6, (11) :2286-2293
[4]   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对氮素环境承受力分析 [J].
钟茜 ;
巨晓棠 ;
张福锁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6, (03) :285-293
[5]   不同作物种植方式产出效果的定量评价 [J].
刘玉华 ;
张立峰 .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04) :709-713
[6]   华北平原1981~2001年作物蒸散量的时空分异特征 [J].
莫兴国 ;
薛玲 ;
林忠辉 .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02) :181-187+317
[7]   鲁西北平原冬小麦和夏玉米耗水量的实验研究 [J].
任鸿瑞 ;
罗毅 .
灌溉排水学报, 2004, (04) :37-39
[8]   华北平原灌溉农田的土壤水量平衡和水分利用效率 [J].
姜杰 ;
张永强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4, (03) :61-65
[9]   冬小麦与夏玉米轮作体系中氮肥效应及氮素平衡研究 [J].
巨晓棠 ;
刘学军 ;
张福锁 .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11) :1361-1368
[10]   土壤、植株快速测试推荐施肥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J].
陈新平 ;
李志宏 ;
王兴仁 ;
张福锁 .
土壤肥料, 1999, (02)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