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中庸”思想及其对当代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意义

被引:3
作者
赵宝新
肖立新
机构
[1]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关键词
孔子; 中庸思想; 和谐社会建设; 现实意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222.2 [孔子(孔丘,公元前551~前479年)];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孔子的和谐社会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儒家思想中集中体现的以"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为理想蓝图,以"礼用和贵"为格局构建,以"仁爱孝悌"为人性基础,以"德政教化"为治国方略,以"修己忠恕"为人格根本,以"中庸致和"为方法原则的思想,共同构成了孔子完整的和谐社会思想体系。在这一思想体系中"中庸"思想堪称实现和谐社会的方法论原则,对于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36 / 137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孔子“和而不同”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J].
张来芳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1, (03) :24-29+118
[2]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M]. 上海文艺出版社 , 易中天著, 2009
[3]   古代“中和”观及其现实意义 [J].
王冬 .
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02) :10-14+28
[4]   《论语》中的和谐思想及其意义 [J].
李颖川 .
求实, 2005, (S1) :86-87
[5]   从“仁”“礼”“和”的关系看孔子的和谐思想 [J].
叶碧 .
浙江社会科学, 2007, (02) :13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