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河-鄱阳湖段湿地表土重金属污染风险及水生植物群落多样性评价

被引:21
作者
简敏菲 [1 ,2 ]
徐鹏飞 [1 ]
熊建秋 [1 ]
陈朴青 [3 ]
李玲玉 [1 ]
机构
[1] 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西省亚热带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2] 江西师范大学鄱阳湖生态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江西师范大学理化测试中心
关键词
鄱阳湖; 乐安河; 表土; 重金属污染; 植物多样性; 评价方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825 [土壤评价];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以鄱阳湖重要支流饶河-乐安河段及其入鄱阳湖口的典型湿地作为研究区,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湿地表土重金属Cu、Pb和Cd的污染风险,分析比较不同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并结合各样地水生植物群落的调查结果,分析水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底质重金属污染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乐安河-鄱阳湖段湿地表土重金属污染以Cu污染为主,Pb和Cd污染程度相对较弱,Cu污染的主要来源为铜矿开采区汇入大坞河的酸性重金属废水。4种评价方法对乐安河段上游受矿区酸性废水污染较严重的6个样点的评价结果表现出一致性,均为极度污染;而对重金属污染相对较弱区域的评价结果则出现微弱差异,总体表现为自乐安河中游至下游,各样点重金属污染的生态风险等级逐渐降低。4种评价方法中潜在生态危害法的评价结果较为客观。各样点水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Cu的单项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呈显著负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415 / 42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乐安河流域及鄱阳湖沉积物中金属元素的微波消解-ICP-AES测定与评价研究.[D].陈春丽.南昌大学.2007, 06
[2]  
环境质量评价原理与方法.[M].李祚泳等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  
土壤农化分析.[M].鲍士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4]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详解.[M].夏家淇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
[5]  
水污染的生物监测.[M].[美]J·凯恩斯等 著;曹风中等 译.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9,
[6]  
鄱阳湖研究.[M].张 本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7]   南京主要湖泊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J].
马婷 ;
赵大勇 ;
曾巾 ;
燕文明 ;
姜翠玲 ;
丁文浩 .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1, 27 (06) :37-42
[8]   鄱阳湖水体和底泥重金属污染特征与评价 [J].
李鸣 ;
刘琪璟 .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2010, 34 (05) :486-489+494
[9]   植物群落清查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术规范 [J].
方精云 ;
王襄平 ;
沈泽昊 ;
唐志尧 ;
贺金生 ;
于丹 ;
江源 ;
王志恒 ;
郑成洋 ;
朱江玲 ;
郭兆迪 .
生物多样性, 2009, 17 (06) :533-548
[10]   乐安河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现状评价 [J].
万金保 ;
王建永 ;
吴丹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8, (11) :13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