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盐岩生烃指标及生烃量评价的新认识

被引:77
作者
夏新宇
戴金星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北京市信箱地质所
关键词
碳酸盐岩; 烃源岩; 有机质类型; 有机碳下限; 有机碳恢复系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我国存在大量平均有机碳丰度很低(一般小于0.20%)、但仍能达到以往提出的碳酸盐岩烃源岩有机碳丰度下限(一般在0.10%)的碳酸盐岩,多年的勘探未发现其能生成原生工业性油气藏,表明该下限提得过低,原因在于传统观点笼统地认为碳酸盐岩中有机质生烃能力较高、碳酸盐岩排烃率高、提出过高的高演化阶段碳酸盐岩原始有机碳恢复系数,并且未考虑运移散失。在重新考虑这些因素后,认为烃源岩平均有机碳下限指标应主要由实际情况的类比来确定。碳酸盐岩烃源岩、高—过成熟阶段的烃源岩以及气源岩的有机碳丰度下限未必分别明显低于泥岩烃源岩、成熟阶段的烃源岩和油源岩,它们的平均有机碳含量都应在0.40%~0.50%以上。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41+121 +12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 [11] 中国天然气的聚集区带[M]. 科学出版社 , 戴金星等著, 1997
  • [12] 干酪根地球化学[M]. 广东科技出版社 , 傅家谟,秦匡宗主编, 1995
  • [13] 石油与天然气运移[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李明诚编著, 1994
  • [14] Petroleum geochemistry and geology(2nd edition). Hunt J M. Freeman . 1995
  • [15] Petroleum geochemistry and geology. Hunt J M. Freeman . 1979
  • [16] 矿物质对排烃的影响及碳酸盐岩生油岩下限值的确定. 刘宝泉,郭树芝. 古潜山 . 1997
  • [17] 有机质演化与沉积矿床成因(Ⅰ)——油气成因与评价
    傅家谟
    汪本善
    史继扬
    贾蓉芬
    盛国英
    [J]. 沉积学报, 1983, (03) : 40 - 5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