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气体吸附法在页岩孔径表征中的应用——以渝东南地区页岩样品为例

被引:13
作者
李腾飞 [1 ,2 ]
田辉 [1 ]
陈吉 [1 ,2 ]
程礼军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3]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国土资源部页岩气资源勘查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泥页岩; N2和CO2吸附; 孔径表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泥页岩中的孔隙以纳米级孔隙为主,其孔径分布特征对页岩气的保存与开发具有重要影响。以渝东南地区渝参7井下志留统及上奥陶统页岩为例,开展了77.4K下N2和273.15K下CO2吸附实验,利用修正的BET方程、DFT方法、Stoeckli方法等分析手段,探讨了泥页岩孔结构的组成特征及孔径分布的表征方法,初步评价了页岩中微孔、介孔和宏孔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渝参7井下志留统和上奥陶统页岩中的微孔、介孔、宏孔均较发育,其相对比例大致相同;2页岩中微孔孔径的均值主要集中在1.26nm处;3基于CO2吸附的Stoeckli方法得到的微孔分布曲线与基于N2吸附的DFT介孔及部分微孔孔径分布曲线在2nm处可较好地衔接,说明联合利用N2和CO2吸附数据可获取页岩中微孔、介孔和部分大孔的连续孔径分布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719 / 172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页岩气储层孔隙系统表征方法研究进展 [J].
焦堃 ;
姚素平 ;
吴浩 ;
李苗春 ;
汤中一 .
高校地质学报, 2014, 20 (01) :151-161
[2]   复杂构造区高演化程度海相页岩气勘探突破的启示——以四川盆地东部盆缘JY1井为例 [J].
郭彤楼 ;
刘若冰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3, 24 (04) :643-651
[3]   高压压汞法和氮气吸附法分析页岩孔隙结构 [J].
杨峰 ;
宁正福 ;
孔德涛 ;
刘慧卿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3, 24 (03) :450-455
[4]   北美页岩气研究及对我国下古生界页岩气开发的启示 [J].
肖贤明 ;
宋之光 ;
朱炎铭 ;
田辉 ;
尹宏伟 .
煤炭学报, 2013, 38 (05) :721-727
[5]   压汞法和气体吸附法研究富有机质页岩孔隙特征 [J].
田华 ;
张水昌 ;
柳少波 ;
张洪 .
石油学报, 2012, 33 (03) :419-427
[6]   川南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纳米孔隙结构特征及其成藏意义 [J].
陈尚斌 ;
朱炎铭 ;
王红岩 ;
刘洪林 ;
魏伟 ;
方俊华 .
煤炭学报, 2012, 37 (03) :438-444
[7]   中国页岩气形成机理、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 [J].
邹才能 ;
董大忠 ;
王社教 ;
李建忠 ;
李新景 ;
王玉满 ;
李登华 ;
程克明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0, 37 (06) :641-653
[8]   中国南方高、过成熟区海相油源对比问题 [J].
梁狄刚 ;
陈建平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2) :8-14
[9]   页岩气成藏机理和分布 [J].
张金川 ;
金之钧 ;
袁明生 .
天然气工业, 2004, (07) :15-18+131
[10]  
有机岩石学及其在油气评价中的应用[M]. 广东科技出版社 , 肖贤明著,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