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麦草对硒的吸收、分配与累积

被引:40
作者
田应兵
陈芬
熊明标
宋光煜
机构
[1] 长江大学涝渍灾害与湿地农业省级重点实验室
[2] 长江大学医疗保健中心
[3] 四川省水土保持局
[4] 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湖北 荆州
[5] 湖北 荆州
[6] 四川 成都
[7] 重庆
关键词
黑麦草; 硒; 吸收; 分配; 积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4 [饲料作物、牧草];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Lamaubada)对硒的吸收、分配和累积特征以及硒对黑麦草生物量的影响,以探讨黑麦草对硒的吸收和利用规律。结果表明,不同SeO32--Se浓度处理的黑麦草在不同生育期的硒含量大小顺序均表现为分蘗期>拔节期>抽穗期>苗期,且其差异在低硒浓度([Se4+]≤0.05 mg/L)时表现不明显,在非中毒范围内,黑麦草体内含硒量随供硒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在不同硒浓度处理中,黑麦草不同器官的硒含量大小顺序均为根>叶>茎,黑麦草吸收的SeO32--Se大部分在根部累积,少部分转移到茎与叶中,SeR/SeL≈3,SeR/Ses≈4。当营养液中加入低浓度硒([Se4+]=0-0.1 mg/L)时促进了黑麦草的生长,其生物量随外源硒浓度的增大而增加;高浓度硒([Se44+]≥1.0 mg/L)时抑制黑麦草的生长甚至引起中毒死亡。抽穗期黑麦草对硒的阶段累积率最大,达40.42%。
引用
收藏
页码:122 / 12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硒对小白菜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J].
李登超 ;
朱祝军 ;
徐志豪 ;
钱琼秋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3, (03) :353-358
[2]   江苏省几种低硒土壤中硒的形态分布及生物有效性 [J].
张艳玲 ;
潘根兴 ;
胡秋辉 ;
邱多生 ;
储秋华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2, (03) :355-359
[3]   不同施硒方式下小白菜对硒的吸收与累积特征 [J].
史衍玺 ;
杜振宇 ;
马丽 ;
周清 .
土壤通报, 1998, (05) :38-40
[4]   硒和环境中富里酸对小麦幼苗糖代谢的影响 [J].
徐云 ;
刘俊华 ;
王子健 ;
彭安 .
环境科学学报, 1998, (04) :67-72
[5]   水培生菜对硒的吸收和转化 [J].
尚庆茂 ;
李平兰 ;
高丽红 .
园艺学报, 1997, (03) :50-53
[6]   硒对水稻生长、根系活性及籽粒性状的影响 [J].
周文美 .
贵州农业科学, 1990, (05) :29-32
[7]   初论世界低硒带 [J].
郑达贤 ;
李日邦 ;
王五一 .
环境科学学报, 1982, (03) :241-250
[8]   陕西省环境中的硒与大骨节病关系的研究 [J].
李继云 ;
任尚学 ;
陈代中 .
环境科学学报, 1982, (02) :91-101
[9]   生态环境中微量元素硒与克山病 [J].
程伯容 ;
鞠山见 ;
岳淑嫆 ;
盛士骏 ;
赫荣臻 ;
张桂兰 .
生态学报, 1981, (03) :263-274
[10]  
微量元素与生物健康[M]. 贵州科技出版社 , 吴求亮等主编,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