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底板采动导水破坏带深度主控因素探究

被引:25
作者
樊振丽 [1 ,2 ,3 ]
胡炳南 [1 ,2 ]
申宝宏 [4 ]
机构
[1]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开采设计研究分院
[2]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设计事业部
[3]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4]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关键词
底板破坏带; 主控因素; 灰色关联分析;
D O I
10.13532/j.cnki.cn11-3677/td.2012.01.006
中图分类号
TD745 [矿山水灾的预防和处理];
学科分类号
081903 ;
摘要
在长壁式采煤方法和全部垮落处理顶板条件下,定性分析了开采深度、煤层倾角、开采厚度、工作面斜长、底板抗破坏能力和构造对煤层底板采动导水破坏带的影响。对全国31个实测数据样本,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进行了定量分析,指出了煤层底板采动导水破坏带深度的主控因素为工作面倾斜长度和煤层倾角。
引用
收藏
页码:5 / 7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煤矿陷落柱水害特征与防治技术研究 [J].
樊振丽 .
煤炭工程, 2011, (08) :93-95
[2]   基于GIS的信息融合型含水层富水性评价方法——富水性指数法 [J].
武强 ;
樊振丽 ;
刘守强 ;
张耀文 ;
孙文洁 .
煤炭学报, 2011, 36 (07) :1124-1128
[3]   采场上覆岩层破坏高度主控因素 [J].
焉德斌 ;
秦玉金 ;
姜文忠 .
煤矿安全, 2008, (04) :84-86
[4]   煤层底板采动导水破坏深度计算的神经网络方法 [J].
郭文兵 ;
邹友峰 ;
邓喀中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3, (03) :37-40+84
[5]   预防矿井底板突水的“下三带”理论及其发展与应用 [J].
李白英 .
山东矿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04) :11-18
[6]  
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 科学出版社 , 刘思峰等著,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