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东亚区域生产网络的地位和比较优势研究

被引:5
作者
孙瑾 [1 ]
卫平东 [2 ]
王云霞 [3 ]
机构
[1]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
[2]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生院
[3] 美国杜兰大学
关键词
东亚; 比较优势; 全球价值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5 [对外经济关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利用全球价值链(GVC)测算结果证实了2005年后中国已经取代日本在东亚区域生产网络的核心国地位,成为新三角贸易格局的中心。然而,TPP协议会削弱这一地位,给中国带来贸易转移效应,这主要是由于TPP成员国优势互补,且与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存在较强竞争。因此,特朗普重启TPP谈判对中国存在一定威胁。为了找出比较优势的影响因素,本文进一步设立面板模型,细分到不同行业分别研究短期与长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关税、劳动力成本、人均GDP、汇率对比较优势指标的影响显著。不过,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存在差异,这也为我们提供了政策依据。政策制度仅对资源密集型行业短期提升比较优势有正向影响,国家创新和关税降低对一国长期比较优势建立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危机的冲击对一国比较优势水平的影响不显著。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86+156 +156-157
页数:23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全球价值链下的国际分工地位:内涵及影响因素 [J].
黎峰 .
国际经贸探索, 2015, 31 (09) :31-42
[2]   东亚区域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依赖关系——基于TiVA数据的实证分析 [J].
刘重力 ;
赵颖 .
南开经济研究, 2014, (05) :115-129
[3]   附加值贸易: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 [J].
罗长远 ;
张军 .
经济研究, 2014, 49 (06) :4-17+43
[4]   TPP对中国出口产业的潜在威胁及对策研究 [J].
赵娜 .
世界经济研究, 2014, (02) :23-28+87
[5]   基于全球价值链分解的中国贸易产业结构演进研究 [J].
樊茂清 ;
黄薇 .
世界经济, 2014, 37 (02) :50-70
[6]   东亚新贸易模式的形成与转型——基于中国地位及作用的考察 [J].
张坤 .
世界经济研究, 2013, (10) :75-80+89
[7]   TPP和亚太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及中国的对策 [J].
彭支伟 ;
张伯伟 .
国际贸易问题, 2013, (04) :83-95
[8]   中国与东盟国家出口商品比较优势研究——基于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实证分析 [J].
杨海 ;
李文静 .
东南亚纵横, 2012, (04) :74-79
[9]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中国崛起过程中的重大挑战 [J].
李向阳 .
国际经济评论, 2012, (02) :17-27+4
[10]   Impact of the US Economic Crisis on East Asian Economies:Production Networks and Triangular Trade through Chinese Mainland [J].
IkuoKuroiwa ;
HiroshiKuwamori .
China & World Economy, 2011, 19 (06) :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