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多模态小品中的主体模态

被引:44
作者
胡壮麟
机构
[1]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多模态小品; 文字; 乐曲; 图象; 动作;
D O I
10.16362/j.cnki.cn61-1023/h.2011.04.008
中图分类号
H052 [文体论];
学科分类号
030303 ; 0501 ; 050102 ;
摘要
多模态性的研究旨在说明人们在表达意义时对不同符号特性的掌握和运用,以及对不同符号体系之间相互关系的了解。随着计算科学的发展,多模态小品在本世纪开始流传。所谓多模态小品,是作者借用"小品文"的概念命名的,即生动活泼的说理抒情的短篇散文或作品,但它是多模态的。这些小品中的模态有不同的组合,如文字、乐曲、图象、动作。对同一语篇意义的表达可以采用不同模态。这些模态可以分别使用,也可以同步使用。在多种模态同步使用的情况下,其中一至二种模态是主体的,其余模态起陪衬作用。人们从一种模态发展为更多地使用另一种模态,这与社会进程是分不开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 / 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多模态小品的问世与发展 [J].
胡壮麟 .
外语电化教学, 2010, (04) :3-9
[2]   多模态语篇分析与系统功能语言学 [J].
杨信彰 .
外语教学, 2009, 30 (04) :11-14
[3]   多模态下的《阳光灿烂的日子》电影字幕翻译 [J].
李妙晴 .
电影文学, 2009, (07) :150-151
[4]  
漫画语篇的多模态分析[J]. 魏晓茹.作家. 2009(06)
[5]   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 [J].
张德禄 .
中国外语, 2009, 6 (01) :24-30
[6]   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J].
朱永生 .
外语学刊, 2007, (05) :82-86
[7]   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 [J].
胡壮麟 .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7, (01) :1-10
[8]   意义的多模态构建——对一次PPT演示竞赛的语篇分析 [J].
胡壮麟 ;
董佳 .
外语电化教学, 2006, (03) :3-12
[9]   口述·读写·超文本——谈语言与感知方式关系的演变 [J].
胡壮麟 .
外语电化教学, 2004, (06) :2-8
[10]   超文本及其语篇特征 [J].
胡壮麟 .
山东外语教学, 2004, (05) :3-8